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6660字。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现代农业种植上越来越离不开农药,只需喷洒适量的农药就可以将农业生产上遇到的绝大多数病虫害消除,十分高效快捷。然而,在没有农药这一“大杀器”的古代,农民是怎么防治病虫害的呢?
  中国古代农业上的病虫害防治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周朝。周人在种植禾谷庄稼时就已经发现了多种危害禾苗的害虫,并且将危害作物的部位作为分类依据,进行了最早的昆虫分类,如啃食苗心的叫“螟虫”,侵蚀叶片的叫“螣”。害虫的出现给当时的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古代先民也没有一味地祈求农神的保佑,而是认真观察害虫的生长习性和取食喜好,以谋求防治方法。除此之外,周朝还设立有专管治理不同病虫害的官职,如负责灭杀蝉和蚊子的“蝉氏”,这些官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病虫害专业知识,熟悉病虫害的生态习性。由此可知,我国很早就广泛开展了系统化的病虫害治理工作。在长期的实践中,古人成功创造和运用了四种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
  中国先民很早就意识到了耕作防治的重要性,在进行农耕活动中已经有意识地结合和调整农业栽培技术措施,以创造有利于农作物健康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达到消灭病虫害、保产稳产的目的。他们在长期的农耕活动中,已经学会了依农时栽种、选育抗虫病品种、去除杂草和轮作换茬的耕作防治技术,而这些防治技术至今仍广为使用。
  以依农时栽种为例,中国早期先民就依照“日晷”划分出了二十四节气。彼时古人将每个节气对应不同的农务,如农谚“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抗病品种是农业防治的基础,选育和利用抗病和抗虫害品种是防治植物病害最经济和最有效的途径。古人在农业生产中也悟出了这一道理,在栽培上会优先选择抗虫作物和抗虫品种。在北魏前,粟作为一种主要粮食作物,共有86个品种,古代先民就在长期的农业实践中选育出有9个可以抗虫害的粟种,并以此广泛推广栽种。在今天仍十分有效的深耕翻土和轮作换茬,早在古代也得到了广泛运用。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认识到深耕可以收到“寸草不生,又无螟蜮”的效果,甚至到了元代,朝廷还颁布了秋耕的诏令,认为秋耕可使蝗虫等虫卵被太阳晒死。
  因为缺少高效的捕杀工具,所以在古代农业抗病虫害上,人工防治是一个重要方法。当时主要的人工防治手段包括人力扑打、捕捉、烧杀和饵诱。其中人力扑打和捕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十
  尔族老乡拉近了感情,听着《十二木卡姆》欢快的弹拨乐声,心都快要飞了起来。
  中国的大炕从黑龙江一直铺到西藏,真是一炕跨东北、华北、西北,过中原,下西南,温暖了大半个中国。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方土炕养育了多少中华儿女,书写了多少惊天动地的篇分盛行,政府为了治理虫害,提出了“蝗、螟,农夫得而杀之”的政令。到了汉代,官府更是对捕捉到蝗虫的人给予奖励,并且还发明了掘沟阻隔,驱蝗入沟,聚而歼之的开沟除蝗法,这在当时是十分有效的驱蝗法。
  古代的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之间相互钳制的关系,以一种生物对付另一种生物的防治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有效,还有利于保护环境。晋代的人会用一种特殊的蚂蚁-黄猄蚁给柑橘果树防虫。这种蚂蚁是树林中的捕猎能手,会大量捕食巢穴周边的昆虫。黄猄蚁是古人进行生物防治的一个典范,也是世界上生物防治害虫最古老的先例。除此之外,古人还学会了用家禽治虫。明代,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利用家鸭防治稻田中的蝗虫等多种害虫,实现了“稻鸭两利”。不仅如此,古人也认识到青蛙和雁等可以防除害虫,实行了相应的保护计划,如宋太宗时期,皇帝就颁布国诏:每年2月至9月,不得捕猎,有拿弹弓爬树掏鸟巢的,要严刑重罚。
  古代的药物防治,与如今的化学农药颇有不同。古人使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杀器”,常指非常厉害的东西或效果极好的东西,在文中特指如今广泛使用的农药。
  B.“生物防治”,在文中指我国古代利用某些微小生物来防治对人类有害的生物的方法。
  C.“稻鸭两利”,在文中是指明代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利用家鸭来防治水稻害虫的成功范例。
  D.“‘以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1%的人口’的过程中,农药功不可没。”文中强调的是农药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古代先民相信人定胜天,他们认真观察害虫的生长习性和取食喜好,以谋求防治方法,而不去祈求农神保佑。
  B.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国古代农民创造和运用了耕作防治、生物防治等行之有效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
  C.古代农民人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主要采取人力扑打、捕捉、烧杀等手段,汉代时还发明了有效的驱蝗法。
  D.古代一些耕作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技术尽管可能至今仍有使用,但还需要结合现代科学给予改造和提高。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早在周代就已经发现了多种危害禾苗的害虫并对其进行分类,说明我国很早就广泛开展了系统化的病虫害治理工作。
  B.古人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认识到选育和利用抗病虫害品种的重要性,很早就优选优育了包括粟在内的所有农作物品种。
  C.古代生物防治大致分为以虫治虫、以(禽)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其中以菌治虫已普遍被古人使用,优点是不污染环境。
  D.现代社会,为提高粮食的产量和品质,农作物种植已经走向规模化和产业化,未来仍需研制和使用更为高效的农药。
  4.请结合文本内容,从历史进程、政府重视程度、防治方法、防治效果四个方面,简要概括我国古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基本情况。(4分)
  5.作为科普说明文,本文在说明方法的使用上有何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文本一:
  北中国
  萧红
  一早晨起来就落着清雪。在一个灰色的大门洞里,有两个戴着大皮帽子的人,在那里响着大锯。
  “扔,扔,扔,扔……”好像唱着歌似的。
  不远就有一段树林,沿大道的两旁长着。说是养了一百来年的大树,从祖宗那里继承下来的。将来还要传给第二代、第三代儿孙,最好是永远留传下去,好来证明这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