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5410字。

  湖南省百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语文试题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担负新使命、创造新文化的重要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祖国大地考察调研,每到一处,总是尤为关心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历史文化遗产铭刻着中华民族辉煌深沉、瑰丽隽永的文明密码,携带着中华民族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丰富故事与记忆。在中国美术馆,多少人为苏轼的《潇湘竹石图》而感叹,飘逸的画面与琳琅的题跋镌刻着古典文人的风致。在湖北曾侯乙编钟前,我们聆听华夏礼乐从古至今正大端庄、浑厚悠远的回响。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那些奇异的面孔与热烈的目光注视着我们,仿佛一个个天真狂放的灵魂在歌唱。在敦煌壁画前,我们沉浸于那绚烂的境界,对一个个无名的创造者满怀敬意。哪怕是一块汉砖、 一帧剪纸,都能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阻隔,心心相印地领受着我们这个民族对生活的挚爱,那种坚韧、达观与明亮通古贯今。这片大地上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璀璨星空,指引着我们前行。我们向往未来,就要珍重我们的过去,坚持保护第一,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加强研究和利用。习近平总书记说“让文物活起来”,就是要在我们与文物之间实现心灵的交流,在传统与现在的对话中形成新的生命感悟,焕发新的生命光彩,让过去的创造成为放飞新的创造的春风,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让中华文明的薪火绵延相续。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构建中国话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是担负新使命、创造新文化必须具备的天下情怀和人类视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的对话与呼应是文明交流互鉴中重要有效的渠道。当我们在一幅画前驻足、当我们在一支旋律中沉思、当我们越过语言的藩篱在一部小说里与遥远的灵魂相遇,那些时刻,文化艺术的创造者来自哪片土地、说着哪一种语言,都不再是彼此理解的障碍。那一刻,我们确知,人类的观念、情感可以越过地域、民族、文化的区隔而彼此相连。这种交流将推动人类在疾速变幻、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上领会我们共同的命运,让中国的道路、方案和智慧为人类提供新的选择。新时代的文艺和文化心怀天下,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为人类文化的发展、为世界的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心怀天下者必有海纳百川的胸襟,要从“人类知识的总和”中提炼思想与文化的精华,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吸收、借鉴、消化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让世界的成为中国的,是为了让中国的成为世界的,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世界文明之林中大放异彩。
  中华文明万古江河浩荡前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奋斗征程风起云涌、日新月异。 一代代人的创造和奋进,将伟大文明的火炬交到了我们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江山多胜迹,炳耀新文明,这胜迹是壮美河山,更是前人、先贤赠予我们民族的文化珍宝。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满怀信心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光大优秀传统,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绽放辉煌灿烂的光芒。
  [摘选自《求是》(2023年第22期)铁凝《江山多胜迹 炳耀新文明》]
  材料二:
  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表达中国人独特时间观,“折柳寄情”展现中式惜别之礼;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在海内外热播,“圈粉”无数;古风汉服、国潮文创等成为新时尚……近年来,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涌现,许多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历史文化遗产铭刻着中华民族辉煌深沉、瑰丽隽永的文明密码,我们可以据此讲好中国 故事,传达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文化观。
  B. 不管是可移动的还是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都指引着我们前行,我们要坚持妥善处理好 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加强研究和利用。
  C. 只要正确处理好传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等各种关系,就能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 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走出属于自己的路子。
  D. 通过创新展览展示,将文化和文化遗产创造性地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赋予优秀 传统文化新的内涵和形式,激活其生命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苏轼的《潇湘竹石图》让人们惊叹于古代文人的风致以及精妙的艺术修养,说明这些古代优秀绘画作品记录着中华优秀灿烂文化的密码。
  B. 敲响湖北曾侯乙编钟,让前往观赏的现代人仿佛聆听到千百年以前华夏礼乐正大端庄、 浑厚悠远的音乐,从而感受到中华文明的魅力。
  C. 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表达了中国人独特的时间观,“折柳寄情” 展现中式惜别之礼,体现了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
  D.《最美中轴线《博物馆之城》等品牌节目,彰显文化遗产魅力,吸引社会公众参与,让更 多的人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材料二中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大型歌舞集锦《云南映象》将云南原创乡土歌舞与民族舞重新整合,充满古朴与新意。 演出服装原汁原味,歌舞天人合一,再创了神话般浓郁的云南民族风情。
  B. 第三届长三角江南文化论坛以“江南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题。浙江发布了13个最 具代表性的“最江南”乡村,着重推出了乡村文化发展振兴的五大模式。
  C.入冬以来天气变冷,北方的一些大学生开始流行穿具有年代感的“军大衣”与“花棉袄”, 曾经很“土”的衣服有迅速变身时尚圈“宠儿”之势,成为一些大学生御冬新选择。
  D. 国产动画长片《白蛇:缘起》以水墨画风加CG 技术,勾勒出清逸秀丽的中国山水图,耳熟能详的出场人物加上前世今生的编剧构思,讲述出一个不同以往的神话故事。
  4.两则材料都对中华优秀文化进行了论述,论述的角度和重心有何不同?(4分)
  5.请结合材料内容,具体分析两则材料所运用的论述方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守护光荣
  王宏甲
  我怎么介绍毕节这条“挂在悬崖绝壁上的公路”呢?
  贵州高原之巅有两座山峰;小韭菜坪,海拔2900.6米,是贵州最高峰;大韭菜坪,主峰海拔 2777来。这条“挂壁公路”尽头的石板河村,就在大韭菜坪的山脚下,海拔超过2000米,是个几 乎“与世隔绝”的村庄。
  那是20世纪的最后一年,①全村416户2080人,42%是苗族人,有386户人还住在茅草房里。村支书王连科把村民组织起来,历经艰辛凿通了这条出山的路。
  “村支书呢?”我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