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200字。

  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2023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共四个部分。满分120分,作业时间120分钟。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考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纸标定的位置上,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将被视为无效。
  1.挚友研学组的同学正在准备研学会的开幕式主持稿,下面是主持人小嘉写的一段开场白,请根据要求帮助他完善内容。(13分)
  2.同学们通过查阅书籍,整理搜集了一些有关交友的故事和诗句,请你参与讨论,将空白处内容填写完整。(9分)
  小嘉:搜集交友故事,我找到了管鲍之交;收集诗句,我想到了小学时学过的诗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小懿:管鲍之交的确感人,我还搜集到了①    ▲     的交友故事,也很受启发。进入初中后,
  我们也学过不少能体现友情的诗句,如李白的“夜发清溪向三峡,②     ▲     ”(《峨眉山月歌》)和“③     ▲     ,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还有杜甫的“正是江南好风景,④     ▲     ”。
  小嘉:除了故事和诗句之外,我还查了“朋”和“友”字的甲骨文字形,但有些不理解。
  小懿:追本溯源,你真会学习!你们看,“朋”字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同等数量的贝壳,贝壳是古代的钱币;“友”字看起来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在共同做事情。所以我觉得古人可能认为真朋友应该是:⑤       ▲       (2分)。
  小嘉:很有道理,今天我学到了新方法:通过古字形理解汉字。“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朋友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呢!
  小懿:是的,就像《论语》中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⑥    ▲     ,⑦    ▲     ”。能和朋友共同成长是一件乐事。还要时常温习旧知识,因为“⑧     ▲    ,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初中三年我们一起努力呀!
  故友研学组同学认真研读了名著,以《白洋淀纪事》作者孙犁的身份发了一条“穿越时空的朋友圈”,很快引起了其他同学的热烈讨论,请你根据朋友圈内容完成以下任务。
  真友研学组的同学引经据典,品读古人有关交友原则和交友尺度的探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甲】
  (1)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
  【乙】
  蔡磷,吴县人。重诺责①,敦②风义③。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无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其子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④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niǎn)⑤而致之。
  ——《清稗类钞??敬信》
  【注】①诺责:诺言和责任。②敦:重视。③风义:情谊。④券:凭证。⑤辇:车子,这里是“用车子运”的意思。
  【丙】
  客至①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②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③。
  肯④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①客至:诗人在久经离乱,安居成都草堂后不久,客人来访时作了这首诗。②盘飧:盘盛食物统称。③旧醅(pēi):隔年的陈酒。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④肯:乐意。
  5. 请根据表格中的方法提示,解释加点字。(4分)
  原文语句 方法指导 举例说明 解释加点字
  敝之而无憾
  字义推导法 “敝”字左边像败巾之形,右边像手拿棍子把贝打破了。整个字形像是手拿着棒去击打巾。 (1)  ▲ 
  传不习乎 词类活用法 在文言句中,动词往往可以活用为名词 (2)  ▲ 
  而翁知我 课内迁移法 “人不知而不愠”选自《论语十二章》 (3)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