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8210字。

  2023学年第一学期钱塘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学号和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写在指定位置;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身着深蓝色的整洁工装,犀利的目光紧盯着旋转的零件,一双大手飞快旋转着车床摇把,进刀、车削、退刀一气呵成,他就是从一个“毛头小子”,成长为一名掌握精湛加工工装工具技能的高级技师洪家光。
  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洪家光团队加工的是用于航空发动机制造的工装工具产品,这些工具主要用来加工航空发动机的零部件。发动机用的零件精度要求非常高,洪家光对每一个微小尺寸都追求精益求精。他一次次观察记录,并比对调整。
  一次,在加工修正金刚石滚轮工具时,掌握此项技术的师傅生病住院,洪家光主动承担起任务。为了提高工具加工精度,他在当时的车床无法满足加工要求的情况下,开始一项项改进,减小托盘与操作台的间隙,改造传动机构中齿轮间咬合的紧密程度。原有的刀台抗震性不强,他就重做刀台;小托盘与下面的托盘有间隙,他就想办法将小托盘固定……4年多里,经过无数次尝试,洪家光最终研发出一套用于打磨叶片砂轮的滚轮工具。这一砂轮工具被叶片加工厂使用后,加工叶片的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从1998年参加工作至今,洪家光先后跟随多位师傅,他们教导的工匠精神,深深地印刻在洪家光心中。跟着付百森师傅学习的经历让他记忆犹新。
  “年轻人都愿意跟老师傅学,眼前这个师傅这么年轻,技术经验能丰富吗?”洪家光刚见到付师傅时有点失落。付师傅却让洪家光在旁边看。
  只见付师傅把零件安装、调整、夹紧,左手启动机床,右手快速移动机床拖板。紧接着,他的双手就在机床上操纵着机床上的手柄,加工零件。麻利的动作,像电脑控制的机械手。
  付师傅加工完说:“小洪,你测量一下各部分尺寸精度,再按照这个标准加工零件。”洪家光测量后发现公差微乎其微。他心想,这水平太高了,这可是纯手工!
  到洪家光加工时,他满头大汗地忙活了十几分钟,发现自己的水平与实际要求差距很大。
  付师傅语重心长地说:“光有技校学的知识是不够的,机械加工的实际技术深奥着呢,雄心壮志代替不了真才实学。当高水平的工人,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容易,你得从一点一滴做起。”那一刻,洪家光决心从头学,一切从零开始。
  如今,洪家光先后完成200多项工装工具技术革新,解决300多个工装工具技术难题。他与团队成员研制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以他名字命名的“洪家光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洪家光技能大师工作站”承担起了“传帮带、提技能”的职责。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他说:“要扎根岗位,秉承献身航天事业的担当与责任。”未来,他将继续以精湛的技艺打造国之重器,为科研生产砥砺前行。
  (摘编自《洪家光:以心“铸心”的大国工匠》)
  材料二:
  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研发下线,打破了国外公司对大飞机产业的垄断,给我国航空产业乃至高端制造业带来深远影响。高铁通车里程位居世界第一,赢得国内外一片惊赞;C919大飞机试飞成功,民航之花含苞待放;家电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大步走出国门……近年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用较多笔墨写付师傅的动作,既刻画了付师傅的人物形象,还与前文洪家光的失落心理形成对比。
  B. 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要求我们要重视产品品质,这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的要求。
  C. 新闻标题注重体现价值性信息,材料一标题既写出了洪家光的身份,又生动形象地点明了他的工作内容。
  D. 材料二首先列举近年来我国取得 成就,引出话题,接着从历史发展和现实需要两个方面论证文章观点。
  2. 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选取了多个标志性事件,彰显了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也为论证科技的重要性这一中心论点提供了论据。
  B. 一大批大国工匠以及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在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中国制造”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
  C. “巧夺天工”“技近乎道”“大庆精神”等典故体现了古代的匠人精神,可见工匠精神是中国人一直追求的。
  D. 现今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更高要求,我国诸多行业都需要摒弃功利和浮躁之风,沉下心来做一名“工匠”。
  3. 下列事例不能用来论证材料观点的一项是(   )
  A. 一线技术工人潘从明练就一项独门绝技,在浑浊的液体中仅用一双眼睛就能甄别和捕捉那些若隐若现的稀有贵金属。
  B.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王树军历经数年攻克的进口高精加工中心光栅尺气密保护设计缺陷的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
  C. 优秀硕士毕业生黄文秀在就业时,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
  D. 无锡国家电网的一线技工何光华率领团队攻克“高落差高压电缆线路无损施工技术”,解决了电缆检测的行业难题。
  4. 结合材料内容分析,我们该如何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
  5.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围绕“工匠精神”展开报道,但 选材和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这样才能满足……的要求”错,说法过于绝对。根据材料二第3段中“这样才可能提供更加丰富更能满足群众期待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可知,选项将“可能”说成了“能”。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风十里
  早春的江南,仿佛是在一夜之间苏醒的。
  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之后,路旁的小草悄悄地从松软的泥土中探出头来,在轻风中摇曳着嫩绿的身姿。
  古老的旴江也在春风中醒来了,清澈的江水欢快地奔流,碧波柔柔地荡漾着,如锦缎一般泛起粼粼的光泽。乌黑光亮的鱼儿在水底悠闲地游动,偶尔浮上水面,像促狭而活泼的孩子,调皮地吐出一串串晶莹的水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