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4330字。
河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三省级联测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天文学是一门依赖观测的科学,观测台址则是天文学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观测台址经历过四次变迁:市中心①(北京建国门古观象台、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远郊(美国基特峰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远山、远海(欧洲南方天文台、夏威夷莫纳克亚山天文台、加纳利群岛天文台)——太空。天文观测走向太空,这是由太空独有的最佳观测条件所决定的,也是天文学发展的内部动力所需要的。与传统天文观测相比,航天器提供的不仅仅是观测,它还能游弋到行星际中去,实地采样和近距离探测。
一门科学的发展,有其内部的运行规律和发展动力(如到大气外去观测,无疑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只有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它才会有突破性进展和辉煌成就。
天文学发展的动力有两个:其一是人类已有的认识与天文学无穷无尽的未知世界之间的矛盾,推动着人类不断地去认识宇宙,这是天文学科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二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天文学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历史上,天文学第一次辉煌,是发达的农业社会需要的结果,是为了满足农业季节、历法和记时的需要。我国古代天文学取得的辉煌成果,是第一次辉煌发展的典型代表。天文学的神秘色彩被统治阶级用来维护其地位,天文现象常被用于预测重大政治事件和朝代的兴衰变迁。这对天文学获得重视是有利的,但也限制和束缚了对宇宙天体目标本质的科学研究。天文学的第二次辉煌,是从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关于日心说、望远镜、牛顿力学、相对论力学建立和发展之中出现的。在现代科技的创建中,天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第二次突飞猛进,充分体现了天文学对现代自然科学的巨大贡献,并奠定了发展的基础,也是冲破神学对天文学(自然科学)束缚的胜利。这一进展带有明显的政治和社会意义(例如日心说和地心说的斗争),因此为社会广泛关注。
天文学发展的第三次辉煌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进入了空间科学技术的时代。在此期间,人类利用空间技术对于行星、地球、月亮、太阳、太阳系②(行星及其卫星、彗星、小行星)、银河系及更为遥远的天体和宇宙,有了大量崭新的认识,在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空间科技的产生,是伴随巨大的政治和军事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天文学为这个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反过来又借助空间技术的发展,使天文学进入全波段天文学的时代,并构成第三次的辉煌发展。
(摘编自艾国祥《空间天文学——当代科学前沿》)
材料二:中国古代天文学直接源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而西方古代天文学的产生有同中国相同的一面,即天文学的出现源于人们对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但它也有自身特殊的一面,古希腊文化是西方科学文化的源头,哲学在古希腊文化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亚里士多德指出,哲学是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中产生的,是从对自然普遍原理的求索中肇始的。在古希腊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天文学观测台址四次变迁的过程来看,人类天文观测的疆域正在由近及远地不断拓展,目前太空是理想的观测台址。
B.天文学在历史发展中曾有过三次辉煌,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是第一次辉煌的代表,是发达的农业社会发展需要的结果。
C.中西方天文学都产生于奴隶社会,都曾出现过初步繁荣的景象,进入封建社会,两者虽发展轨迹不同,但殊途同归。
D.中西方天文学在历史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不同的是中国的成就主要在于历法,而西方则侧重于宇宙的结构理论。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的政治力量介入明显,而西方的宗教势力影响较大,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天文学的发展。
B.天文学与空间科技发展相辅相承、相互作用,天文学促进了空间科技的发展,空间科技反过来促使天文学进入全波段天文学时代。
C.假如没有哥白尼的“日心说”从理论到实践推翻了托勒密的“地心说”,人类天文学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进程将会延缓。
D.材料二“数量占世界第一”这一表述,既赞美了我国天文学家在历法研制过程中的辛勤付出,也暗含着作者无比的自豪之情。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西汉著名的天文学家唐都、落下闳、邓平等人首次把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运动同季节变化的关系,对于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有重要作用。
B.清初梅文鼎认为,天体是浑圆的,用塑像来做模式,就是浑天说;把浑圆的天体画在平面上,就是盖天说。
C.鉴于太阳活动对人类和空间环境的严重影响,我国在2001~2002年发射了总重2吨的卫星,与太阳同步极轨进行观测。
D.为了解决天文学领域的前沿热点方向上的重大科学问题,中国巡天空间望远镜(CSST)计划于2024年前后发射。
4.材料一中两个括号内画横线的部分,对于文章的论证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两则材料说说下面的文字体现了我国天文学发展的哪些特点。(6分)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从产生一直沿用至今。其中的秋分是秋季第四个节气:斗指酉;太阳到达黄经180°;于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交节。秋分中的“分”是“平分”的意思,除了指昼夜平分外,还指平分了秋季。秋分时棉花吐絮,各种作物渐次成熟,正是收获的大好时机。汉代时秋分被统治阶级定为“祭月节”,人们借此祈求福佑团圆,寄托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桔梗
熊君红
算起来,桔梗算是白老爷的义子。
行医的白老爷没事就喜欢写写画画。
那天见无人买药,白老爷摊开纸墨练书法。
突然发现干净的纸面上多了个脏兮兮的小手印——①这……这!这是咋回事儿?
然后便看到一个脏兮兮、黑黝黝的小男孩正拉着自己宝贝女儿的手——哪里来的小毛贼!白老爷几乎要喊出声了。抢过女儿抱在怀里,就喊:“轰出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