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9560字。
2024届高考考前原创预测押题模拟卷05(适用于新高考全国Ⅰ卷地区)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摘编自王国维《人间词话》第三则)
材料二:
对于王国维先生的“有我之境”,叶嘉莹先生在《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一书中称:“‘有我之境’指的是当吾人存有‘我’之意志,因而与外物有某种对立之利害关系时之境界。”所谓对立之利害关系,即充分肯定我的存在,以我为主体,天地万物是对立的客体,因为天地万物是自然存在的,但不同的人观看就能够看出不同的精彩,如同一棵树,有的人观看重点在树干,而有的人观看重点在树叶,即便同观树叶,其所思所感亦不同,故而观世间万物,皆著我之色彩。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于王国维先生提出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理解,材料二和材料三的观点是一致的。
B. 叶嘉莹认为区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依据是看“我”与“外物”是否有某种对立之利害关系。
C. 西方“移情说”理论与王国维的“无我之境”有异曲同工之妙,作品要追求“物我同一”的高度。
D. 王国维认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分别对应作者创作时的“壮美”和“优美”之情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叶嘉莹所说“我”与外物有某种“对立”之利害关系,是指“我”为主体,外物是对立的客体,而非“我”与“外物”有功利意义上的对立、利害冲突。
B.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于诗文之中无高下之分,更无优劣之论,只是二者境界有大小之别。
C. 创造于“欲望的压迫”与“和平的静观”两者的“相互交替”与“对立”之中的“有我之境”,不等同于诗词中的壮美之景物。
D. “无我之境”即完全没有“我”的境界,景就是客观的景,不掺杂“我”的情感和思维,从作品外表看不出主体的身影。
3.下列各项中,属于“无我之境”的一项是( )
A.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B.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C. 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D.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有人认为“无我之境”优于“有我之境”,请结合材料加以反驳。
5.在品鉴诗词时,怎样辨析王国维先生所说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史铁生
过去,我们的角落是另一副模样:斑驳的墙,低矮的屋顶,屋顶挂满灰尘结成的网……铁子说这儿避风,克俭说这儿暖和。我呢?只想离窗户远一点,从那儿可以看见一所大学的楼房和好几家正式工厂的烟囱。这儿是整个“五七”生产组最不受人重视的技术角。
清晨、晌午或傍晚,你会在这幽深的小巷中看见我们。我们三个结队而行,最怕碰见天真稚气的孩子。“妈妈你看哟!”我们都低下头。“叔叔们受了伤,腿坏了,所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