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610字。
祝 福
教学设计思路
一、关于课堂设计:
《祝福》是经典篇目,备课之初,寻找一个能够把整个教学过程有机串联起来的切入点:既不脱离《祝福》这篇课文,也不背离小说教学的特点,更要突出鲁迅文化深刻而广博的内涵,彰显鲁迅文章在今天的探索意义。一节课的时间,学生很难有充分的阅读准备,这么深刻的小说,千头万绪,到底该怎么入手呢?
经过多次探究文本、挖掘主旨,最终确定了这节课以鲁迅先生在《祝福》中所描述的祥林嫂“活不得,死不能”的悲惨命运为主线,以剖析主人公祥林嫂“不得不死”的社会根源为收束点。
用三个片段,串联起学习《祝福》这篇小说的三个环节:
1.初探人物——祥林嫂的“活”:苦苦的抗争与追寻。
2.再析环境——鲁镇这个无形的网以及周围人组成的有形的网,加速了祥林嫂的“死”。
3.升华探究——鲁迅先生塑造“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的意义。
围绕这三个环节,设计了几个内容相关且逐步深入的问题推动课堂进程。
二、关于学情设想及预期效果:
考虑到小说较长,内容较多,主题深刻,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课堂教学必须从快速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小说主要内容和人物命运与思想的置换,再步步设疑,引导学生剖析旧社会劳动妇女重重压迫下悲惨命运的根源,从而领会鲁迅的好友许寿裳所说的“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的深刻论断。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分析祥林嫂的悲剧形象。
2.把握祝福景象的作用,体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
期望整堂课,围绕这两个教学目标展开,设计多个问题,用问题导读,让学生思维一直处于思考状态:既有预设,又灵活应对生成,争取实现高效课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分析祥林嫂的悲剧形象。
2.把握祝福景象的作用,体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
学习过程:
一、导入
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