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190字。
《短歌行》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相关文学常识。 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3.赏析诗中运用的典故。 4. 体会诗人所流露的人生情感态度,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
二、预习检测
1.曹操:东汉 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曾“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中国北方,并与其子曹丕 、曹植 被称为“三曹”,是 建安 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2.建安风骨: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现实主义诗文的遒劲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思言、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所谓风骨,乃是指作品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简练刚健的特点,感情与语言的凝聚形成的一种力度美。
3、歌行体:短歌行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长歌比较热烈奔放,慷慨激昂;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微吟低徊,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短歌行》既有短歌的微吟低徊的特色,又有曹操独自的“慷慨悲凉”的风格。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
4、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huán),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任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
5.给加点字注音:
譬(pì)如 衿(jīn) 呦(yōu) 鼓瑟(sè)掇(duō) 匝 (zā) 契(qì) 哺 (bǔ)
6.解释加点词语:
对酒当歌:(对着) 几何:(多少) 去日苦多:(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
何以解忧:(以何,用什么) 青青子衿:(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悠悠我心:( 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但为君故:(只是;缘
……
《短歌行》导学案(2022.9.3——9.4周末作业)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相关文学常识。 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3.赏析诗中运用的典故。 4. 体会诗人所流露的人生情感态度,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
二、预习检测
1.曹操: 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曾“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中国北方,并与其子 、 被称为“三曹”,是 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2.建安风骨: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思言、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所谓风骨,乃是指作品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简练刚健的特点,感情与语言的凝聚形成的一种力度美。
3、歌行体:短歌行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长歌比较热烈奔放,慷慨激昂;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微吟低徊,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短歌行》既有短歌的微吟低徊的特色,又有曹操独自的“慷慨悲凉”的风格。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
4、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huán),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任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
5.给加点字注音:
譬( )如 子衿( ) 呦( ) 鼓瑟( ) 掇( ) 匝 ( )契 ( ) 哺 ( )
6.解释加点词语:
对酒当歌:( ) 几何:( ) 去日苦多:( ) 何以解忧: ( )
青青子衿:( ) 悠悠我心:( ) 但为君故:( ) 沉吟至今:( )
食野之苹:( ) 何时可掇:( ) 忧从中来:( ) 枉用相存:( )
契阔:( ) 乌鹊南飞:( ) 绕树三匝:( ) 山不厌高:( )
三、文本探究
1、诗眼是指作品中点睛之笔,它可能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