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9420字。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
  1.(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谢安年少时,风采神态清秀明达,青年时期风流倜傥(tì dǎng),名闻天下,他醉心与当时的名士、名僧交游,寄情山水,吟诗弄文,酷爱清谈。
  B.霎时(shà shí),鼓乐喧天,无数火炬照亮了巍巍宝塔山和波光粼粼的延河水。机关干部与群众的乐队、秧歌队、腰鼓队纷纷走上街头,尽情地欢呼、歌唱。
  C.老师称刚开始男孩一学习就哭,也没有很多朋友,便开始有意识引导男孩,让他有机会展示自己,并及时发现男孩的进步,从不吝啬(lìn sè)对他的表扬。
  D.“元宇宙”概念的酝酿(yùn niàng)、观念的传播以及资本驱动下产业的迭代升级,是科技高速发展和人类想象力爆发合谋的过程。
  2.(3分)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金秋十月,江西各地农民抢抓有利天气进行水稻收割、晾晒、搬运、贮藏,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B.中医药的作用在这次新冠病毒肺炎的治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C.站在镜子面前微笑,你看到的是愉悦;站在镜子面前沮丧,你收获的却是憔粹。
  D.《映山红》是一首优秀的抒情歌曲,表达了人们对红军的热爱和对胜利的企盼,那优美的旋律,唱响了50多年,感动了几代人,至今仍在继续着红色传承。
  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10月6日,国庆假期走走看看,全国各地都是一派繁荣的景象,齐鲁大地美景壮丽,景色迷人,美不胜收。
  B.中国有悠久的史传传统,敬畏历史、温故知新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智慧。
  C.临近秋分,暑气渐退,终于熬过了日蒸夜煮的夏天,翻来覆去热到难以入睡的日子已经远去。
  D.她的手艺虽不能和大城市里的美发师混为一谈,但在街道范围内已是响当当的了。
  4.(3分)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3月23日下午,第三次“天宫课堂”科普活动如约举行。②神舟十三号的3名航天员向全球观众演示了精心设计的科学实验。③“天宫课堂”激发了全球观众特别是青少年探求科学规律、探索宇宙奥秘。④此次活动让中国科普事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5.(3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与才女谢道韫相关的典故“咏絮之才”即出自此书。
  B.“令堂高寿?”“家慈正是古稀之年。”——这组对话中“令堂”“高寿”和“家慈”都属于敬辞。
  C.“她把我的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的手上流过”一句中“下”“水”都是名词,“放”“流过”都是动词。
  D.“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一句中“田地”一词,在这个语境中的意思是“地步,境地”。
  6.(3分)下面横线处所填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同时,其四肢也逐渐变得粗大如柱,以支撑沉重的躯体
  ①这是为什么呢?
  ②后来,它们却放弃轻盈之躯,演化出比大象还沉重的身体。
  ③而巨犀没有这般“消化神器”,它们只能依靠大量进食,并长出庞大的肠胃、腹腔
  ④早期巨犀和马一样,擅长快速奔跑。
  ⑤我们熟悉的牛、羊、鹿是反刍动物,有分瓣的胃来反复消化、发酵食物,吸收营养效率高。
  A.④⑤③①② B.⑤③①④② C.④②①⑤③ D.⑤④②①③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7分)
  7.(8分)默写填空。
  (1)“月”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个典型意象,寄寓作者丰富的情感。像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            ,            ”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牵挂;他的《峨眉山月歌》中的“            ,            ”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表现了诗人远行的喜悦。
  (2)热爱诗词吧,那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诗中有景,曹操在《观沧海》中描写了“         ,         ”的草木景色;诗中有情,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         ,           ”表达了游子之悲。
  8.(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