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960字。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Ⅰ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只有人才具有耻辱感。现象学家舍勒很明确地认为耻辱感是人类独具的类似于自我保护的感觉,耻辱感的产生总是伴随着一个被他称之为“转回自我”的意识现象,人的精神总是能够使人意识到自身的现实存在与理想存在之间的距离感。“耻”作为一种道德意识与道德潜能,从本质上说是自我将自己视为对象的自我意识,所以它有内省与自律的特点。但有些西方汉学家却错误地认为“耻”是外在的,不像西方的“罪”那样是一种对于内在堕落的抗拒以及自我谴责。如芬格莱特就强调“耻”虽然是一个道德概念,标识一种道德的状况或道德的反应,但与其相应的道德关系是由“礼”所规定的地位和角色的关系,所以他认为:“孔子关于耻的概念是一个真正的道德概念,但它更加倾向于以礼为中心的道德,也就是传统礼仪所规定的社会行为,而不是倾向于一个人存在的内在核心——“自我’。”芬格莱特片面地认为“耻”作为一种道德概念是外在的,是以“礼”为中心的道德,不是从内在“自我”转出的。他没有认识到耻辱感的本质是内省与自律,它与西方的“罪”概念一样,同样导源于一个人存在的内在核心。耻辱关联着人的整体存在,它体现着一个人存在于世的方式,关涉着一个人是什么样的存在以及一个人如何与他人相关的种种设想,可以说耻辱感是道德世界最具革命性的力量。
(摘编自李富强论文中《耻与君子人格》部分)材料二:
耻辱观渗透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既是个体道德修养的评价观念,又是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那么,耻辱观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从字义来看,耻在字源意义上是指屈辱、羞愧。在古汉语中,“耻”字写作“耻”,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将之解释为“辱也。从耳,心声。”辱意指羞耻,《说文解字》将之解释为“耻也。”简单来看,“耻”和“辱”的字源意思相似,但细究起来,“耻”与“辱”也应有所区分。从字形来看,“耻”是由“耳”和“止”组成的,直观的意思是听到了就要停止某种行为,表达着自我约束的心理状态和内在情感。现代工具书《心理学大辞典》将“耻”解释为:“个体认识到自身违反社会规范后产自我谴责的情感体验。”《社会心理学词典》则认为“耻”是“个体或团体对自己不良行为进行谴责的一种道德情绪”。可见,“耻”更偏向与内在心理活动有关的情绪或情感。“辱”是由“辰”和“寸”组成的,是对于某种不符合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或者不符合公序良俗行为的谴责或处罚,偏重于利用外在的威压性因素使人们产生羞耻。农耕文明时代,若有农户错过耕种的时机,便会受到他人的羞辱。综合而言,耻辱感既包括个体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违反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时产生的自我谴责的心理状态,也包括个体的行为受到社会舆论或他人否定性评价时,个体所产生的羞愧心理。现在所说的耻辱观,则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反映,是人们关于耻辱问题的总的观点与看法,其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耻辱”“耻辱是否重要”“耻辱有多重要”等涉及关于耻辱的判定标准、价值评价、认同程度等方面。耻辱观教育指的是培育正确耻辱观的实践活动,往往围绕具体的耻辱观,引导人们懂得什么是耻辱,进而实现积极正向的行为。
不以为耻是当前耻辱观的突出困境。不以为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耻辱观对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二者有相同的论证基础和论证目的。
B.材料一认为耻辱关乎人的整体发展,这与荀子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无羞恶之心,非人也”的观点是一致的。
C.材料二指出当代的耻辱观是人们关于耻辱问题的总的观点与看法,从一件独立的事情很难判断出一个人的耻辱观。
D.材料二指出教育者通过课堂主渠道灌输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只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无益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耻辱观。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耻辱观教育要围绕正确的耻辱观展开,好的耻辱标准对人们的行为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B.如果子女不觉得也不知道自己啃老的行为是可耻的,加强耻辱观教育就更加迫切。
C.“啃老”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可佐证整个社会的耻辱观念都出现了偏误。
D.一般性教育与精准教育结合,既面向群体,也关注到个体,耻辱观教育才更有针对性。
3.下列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从耻辱感引出“自我回转”的意识,进而引出学者们对羞耻感产生的机制的分析,层层深入。
B.材料二以农户错过耕种后受羞辱为例,来论证个体意识到自身违反社会规范时产生自我谴责的心理。
C.材料二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以“啃老族”现象来论证不以为耻的当代困境,具有现实针对性。
D.材料二中出现的“偏重于”“主要有”“有一定的”这些词语都能表现出议论文语言严谨的特点。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结构。
5.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第一段都对“耻辱感”进行了论述,请从结论和论证方法两方面分
析其不同点。
二.现代文阅读Ⅱ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山地回忆
孙犁
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观天津的工业展览会。我们是老交情,已经快有十年不见面了。临走的时候,我一定要送点东西给他,我想买几尺布。
为什么我偏偏想起买布来?因为他身上穿的还是那样一种浅蓝的土靛染的粗布裤褂,它使我想起很多事情,想起在阜平穷山恶水之间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使我记起很多人。
阜平的天气冷,那里不种棉花。老大娘们手里搓着线锤,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