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10630字。

  北京市怀柔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中国音乐里音色表现的一个重要内涵是“音即一切”的音色观。音色的表达是在音色里就完成的,不需要假借任何外在的旋律、曲式、结构的发展。音色里的实音、虚音、合音,就有层次。一个“音”在这里事实上就具足了一切。
  就中国音乐“音即一切”的音色特质,我们做几点介绍。任何音乐系统都有它喜欢的音色。中国音色虽然比较多元,但还是有它基础音色的存在。这基础音色跟桐木音色有关。中国人在音乐上比较不讲究共鸣,它要的是材质本身的音色。而梧桐软硬适中,较能传达出很淳厚中和的感觉,而在这点基础上再做变化。
  中国音乐重视音的本质,以《阳春》为例,它所以有那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就因琵琶“多骨少肉”的音色。这首曲子不能拿到吉他上弹。也许当吉他弹出第二十个音时,它第一个音的共鸣恐怕还在那里。所以吉他很适合伴奏,而琵琶只能做主体的、独奏的表现。中国的乐器都有这个特色,它的音色虽然站在梧桐木的基础上面,但个性很清楚、颗粒很清楚地直接表现出来。
  再有,音色还常体现一个较音色更基底的角色出来。过去琴人讲,散音不动,像地;泛音空灵,像天;按音是人来变化它的,代表人。一个好的乐曲一定要在天、地、人中间得到协调。所有的古琴曲,一开始不是散音,就是泛音。最后的结束一定是     ,为什么?因为散音代表地,泛音代表天,代表音乐来自天地。最好的音乐,要回归于天。这里体现出了中国人特殊的创作观。
  “音即一切”还涉及中国音乐对下指落弦的功力讲究。中国音乐,讲软弦对软弓。最好的民间胡琴家用的乐器,弓拿起来,弓毛是垂在下面的,弓毛可以缠三匝。其好处是可以在瞬间达到最大的张力位差。
  我们听二十岁的人唱的《塞上曲》,中年人唱的《塞上曲》,老年人唱的《塞上曲》,这样一种因音色的变化而产生的情怀对应,必须在具体实践中才能感受到。乐谱是没有办法表现音色的。所以从谱子认知一个中国作品,可能那个原点就缺了。而这样一个原点的缺失,就会导致中国音乐里可能最重要的一块就从根柢流失了。
  (节选自《音色里的中国人文》,有删改)
  材料二
  音乐是有年龄的。
  在我们幼年的时候,音乐也许曾经是保姆。旋律的构成简单而稚拙,但每个音符都舒缓、柔和、温厚和淳朴。那节奏是摇篮式的,在摇晃着的歌谣里,我们的骨节一寸寸放大着,成长着,却分不清保姆和音乐,是怎样各司其职又互为其主。
  少年时代,音乐就如同我们第一个悄悄钦慕的恋人。我们在深夜与它相约,聆听它的倾诉和呼唤。乐曲中每一处细微末节,哪怕一个小小的颤音,也会让我们心跳脸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音色里的实音、虚音、合音形成的层次,使中国音乐的音色表达凭借音色本身就可以完成。
  B.琵琶外形“多骨少肉”,这种特殊的外形结构,自然会产生“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色效果。
  C.吉他是共鸣效果很好的乐器,适合用来伴奏,像《阳春》这样的曲子是不适合用吉他来独奏的。
  D.最好的民间胡琴家所用的乐器,讲究软弦对软弓,其好处是可以在瞬间达到最大的张力位差。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音乐”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音乐的音色特点决定了中国乐器都由桐木制成。
  B.中国音乐重视音的本质,讲究个性清楚,颗粒清楚。
  C.中国音乐在乐曲的创作上体现了天、地、人的协调。
  D.中国音乐不能只从谱子认知,乐谱难以表现中国音色。
  3.根据材料一,填入横线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散音      B.按音     C.实音  D.泛音
  4.下列对材料二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稚拙:幼稚质朴,“拙”读作“zhuō”。
  B.淳朴:诚实朴素,也可写作“纯朴”。
  C.颤音:颤动的声音,“颤”读“zhàn”。
  D.百无聊赖:和“兴味索然”是近义词。
  5.材料二划线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3分)
  A.在我们幼年的时候,音乐也许曾经是保姆。
  B.少年时代,音乐就如同我们第一个悄悄钦慕的恋人。
  C.它知道自己所能在人们心上激起的回声,是“喜欢”的唯一标准。
  D.(音乐)是一种流逝的时间,一种被曲谱固化的记忆。
  6.材料二字体加粗句子,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说“音乐是有年龄的”,是指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于音乐的感受不同。
  B.“音乐具有着极其博大而丰富的包容性”,主要指不同音乐有着不同的受众者。
  C.“音乐其实是没有年龄的”否定“音乐是有年龄的”说法,“其实”一词强化观点。
  D.文章结尾说:音乐被人吸纳、传递,直至永恒,究其原因是人们对音乐的喜欢。
  7.材料一说“这样一种因音色的变化而产生的情怀对应,必须在具体实践中才能感受到”。结合材料二,概括二十岁、中年、老年唱《塞上曲》,音色产生的变化以及与之对应的情怀。(6分)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32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共22分)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