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2570字。

  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024.01
  考
  生
  须
  知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答题卡上的学校、班级、姓名、教育ID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教育ID号、姓名,在答题卡的“条形码粘贴区”贴好条形码。
  2. 本次练习所有答题均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以正确填涂方式将各小题对应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除干净后再选涂其它选项。非选择题必须使用标准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字迹清楚。
  3. 请严格按照答题卡上题号在相应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练习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 本练习卷满分共150分,作答时长150分钟。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北京,一座拥有870年建都史的古都,是中国古迹最为密集的区域所在。其实,北京也是4万株古树的乐园,是全世界古树最多的城市。
  北京的古都光环,使人们的视线往往聚焦于红墙黄瓦的古建筑,忽略了与它们相伴而生的众多古树。如果你留心观察,在北京名胜古迹、寺庙宫观等地,可以见到一些树上挂着红色、绿色或者白色的铭牌,那是古树的“身份证”,记录了树龄、习性、历史等信息。从种类来说,北京市古树共分33科56属74种,数量最多的是侧柏、油松、桧柏、国槐。知名度上,天坛公园“九龙柏”、北海公园“白袍将军”、潭柘寺“帝王银杏”等,不仅为市民耳熟能详,也令不少来京游客流连忘返。北京古树大多是“大隐隐于市”地点缀在房前屋后,与我们生活休戚相关。
  元朝著名学者熊梦祥所著的《析津志》中提到:忽必烈兴建元大都之时,总设计师刘秉忠以丽正门外(约在如今前门箭楼位置)的一棵大树为基准,确定了北京中轴线的方位。之后,这棵大树被称为“独树将军”,中轴线周边成为北京古树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在卫星图视角之下,从景山到故宫,再到南端的天坛,这条线掩映在两旁绿色的海洋中。
  密云新城子镇“九搂十八杈”是北京最古老的柏树,树龄超过3500年。前不久,这棵古柏长出新叶,生机勃勃,引起广泛关注。“九搂十八杈”一度遭遇生存危机:省级公路从树旁经过,加上不透气不透水的挡墙,使得其根系伸展不开,难以吸收足够养分。为给古树充分的生存空间,当地不但拆了挡墙,还将影响它生长的公路“挪”远了。如今,古树焕发新生,当地也建立起古树文化旅游线路。在北京城市建设中,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近年来,北京打造出西城鼓楼西大街、海淀八里庄街道世纪新景园、昌平康陵等40余处古树街巷、古树社区、古树乡村。保护一棵古树、植下一方绿地,让城市融入大自然,展现生态之美,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题中应有之义。
  (取材自贺勇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古树是生长百年以上的树木。古树是大自然的“绝代风华”,是“有生命的文物”,是自然与文化的“双遗产”。
  一棵树就是一个生态聚落,是生物的栖息地。古树苍劲挺拔、亭亭如盖,从树根到树冠,昆虫、真菌、脊椎动物、鸟类等各寻乐土,与树木相伴相生。古树根深叶茂、冠大荫浓,带来固碳释氧、保持水土、降温增湿、阻止烟尘等环保效益。古树经过自然界千百年的风雨洗礼,是研究自然的标本,我们分析古树,可了解当地气候、水文、植被、环境的变迁,为众多领域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原文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休戚相关 B.亭亭如盖 C.孜孜以求 D.比比皆是
  2.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北京可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古树名城。
  B.北京古树大多生长于人迹罕至的深山。
  C.北京城布局与“独树将军”关系紧密。
  D.北京的城市建设频频为保护古树让路。
  3.材料二第四段中引用了古诗文,下列对引用目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证明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植树表道的传统。
  B.证明古树成为了记录历史变迁的绿色史书。
  C.证明古树承载了人们丰富多样的情感寄托。
  D.证明树木是我国诗人眼中不可或缺的意象。
  4.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城子镇从古树保护中找到了发展新思路。
  B.古树的环保效益使它成为科学研究的依据。
  C.古树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的重要讲述者。
  D.与北京古树相关的故事,数量多,传播广。
  5.古树与北京城有怎样的关系?请结合上面两则材料进行概括。(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10题。(共18分)
  国者,天下之利用也;人主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①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齐湣、宋献②是也。故人主天下之利势也,然而不能自安也,安之者必将道也。
  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