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980字。

  八年级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提示: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品鉴经典(48分)
  1.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观成败,鉴得失,明是非,知兴替。优秀的国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永不枯jié(   )的源头活水,能永远给予中华儿女精神滋养。以《尚书》为代表的中华典籍,见证了民本思想的发端,构建了古老文明的体系;以《本草纲目》为代表的医药学典籍,传承了中华医者求真务实、心系民生;以《天工开物》为代表的科技典籍,记载(   )了古代良工巧匠的奇思妙想,铭刻了先贤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追本sù(   )源,旁征搏引,每一本典籍都是中华文明传承之路上一盏不灭的明灯。鉴古知今,学史明智,这些xuàn(   )丽的文化秘码,讲述着我们中国人从何而生,为何而来,又该去向何方。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枯jié_________  ②记载__________  ③追本sù__________源  ④xuàn_________丽
  (2)文段最后两句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 语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漏断人初静”中的“漏断”指深夜。漏,指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
  B.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 杜甫的“三吏”是《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是《新婚别》《无家别》《生死别》。
  D. 《最后一次讲演》作者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红烛》《死水》《七子之歌》等。
  3. 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小题
  (1)从下列九宫格中,找出隐藏的古诗文名句,并将它的另外半句补充完整,一起写下来。
  征 孤 日 栖 不 寒 如 夫 闻
  马 万 蓬 静 尽 孤 践 耳 目
  里 山 白 肯 枝 拣 见 之 不
  ①                       ②                       ③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提示,写出含有颜色的古诗句、
  ①“青”:__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思。
  ②“墨”: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漠漠向昏黑。
  ③“白”:青山横北郭,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黄”:____________________,更着风和雨。
  4. 中国传统文化以“和”为底色,“和”文化的精神深深地渗透到每一个国人的思想中。八年级(1)班开展“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题目。
  (1)【探“和”之义】下面材料与“以和为贵”的含义无关的一项是(   )
  A.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B.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C.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2)【寻“和”之用】“和”的思想,用于调和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纠纷。八(1)班小洪同学在上体育课跑步时,被小文同学不小心撞倒,小洪准备放学后去报复小文,作为同学的你应该怎样劝阻他?
  (3)【享“和”之乐】八(1)班为避免同学间出现恶语伤人、拳头相向等矛盾纠纷,特拟订几条“班级议事规则”,请你给下面的规则补写两条,要求语言简明。
  班级议事规则
  ①要勇于为班集体献计缺策,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④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怀古
  【宋】王硅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5. 请为诗中画线句设计一处朗读重音,并说明设计意图。
  6. 结合全诗,简析作者表达了哪些感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伯夷①颂
  (唐)韩愈
  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于举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则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若伯夷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昭乎日月不足为明崒乎泰山不足为高巍乎天地不足为容也。
  当殷之亡,周之兴,微子②贤也,抱祭器而去之。武王、周公,圣也,从天下之贤士,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未尝闻有非之者也。彼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殷既灭矣,天下宗周③,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由是而言,夫岂有求而为哉?信道笃而自知明也。
  今世之所谓士者,一凡人誉之,则自以为有余;一凡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