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410字。

  《燕歌行》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1.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引导学生品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指导学生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教学目标】
  1.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和助读资料,能读准诗歌的字音和断句,理解诗歌含义。
  2.通过品读和探究能理解诗歌复杂的情感,掌握通过“人、事、景”分析诗歌情感的基本方法。
  3.能进行知识迁移,梳理边塞诗的常见思想感情。
  4.对战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时代精神,形成自己热爱和平、珍惜和平的思想、行为准则。
  【教学重点】
  1.通过品读和探究能理解诗歌复杂的情感,掌握通过“人、事、景”分析诗歌情感的基本方法。
  2.能进行知识迁移,梳理边塞诗的常见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和探究能理解诗歌复杂的情感,掌握通过“人、事、景”分析诗歌情感的基本方法。
  【课前学习活动设计】
  1.自主学习一——观看视频,了解作者教师筛选编辑导读视频,推送至学生移动终端,帮助学生了解高适的生平、创作风格及本诗创作背景,为自主阅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可任选时间,反复观看。(导读视频《高适的创作风格》,《学习任务单》助读资料)
  2. 自主学习二——通读全诗,完成自测教师根据本诗易错的字音和词义,勾连初中知识,设计基础检测题,推送到学生端。学生对照课下注释并结合工具书通读全诗。读准字音,停顿,读通诗意。完成自测题。教师通过分析学生作答情况,充分监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3. 自主学习三——自读质疑,交流互助教师将自读质疑研讨发布到学生端,学生可以自由的提问,并在全班范围内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