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290字。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漠穷秋塞草腓          腓:茂盛
  B.两朝开济老臣心          济:扶助
  C.斗酒十千恣欢谑          谑:玩笑
  D.危樯独夜舟              危:高的
  2.下列词语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芙蓉,就是荷花。荷花的别名还有菡萏、莲花、芙蕖、水芝、水华、水芙蓉。
  B.“大漠穷秋塞草腓”中的“穷秋”和“辞根散作九秋蓬”中的“九秋”,都指深秋。
  C.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谷神的节日,分春社和秋社。“燕子来时新社”中“新社”即春社。
  D.彩云,古代常用以比喻美丽而薄命的女子。《红楼梦》中晴雯的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就隐含此意。
  二、情景默写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高适《燕歌行•并序》中,“                    ,                    ”两句虚实结合,将战场上卫士的辛勤戍守与家中妻子的思念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2)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燕虽小国却后亡的原因是“                    ”,赵国自毁长城,“                    ”导致武力抵抗不能延续到最后。
  (3)小刚在设计新版话剧《梁祝》的人物台词时,为了表现男女主人公忠贞不渝的爱情,能够引用的诗词有“                    ,                    ”。
  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提到了“              ,              ”的可贵品质,孔子认为这种不强人所难的品质是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的。
  (2)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地名对举表示空间距离的遥远与阻隔,以此写一方对另一方的深情,或写彼此的牵挂和无奈,高适《燕歌行》中“             ,               ”两句是很典型的一例。
  (3)古代诗词,“白发”的意象往往寄寓着诗人浓郁的生命意识,表达时不我待的焦虑感和悲凉感,如李白《将进酒》中“              ,              ”就是这一情感的流露。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羌笛何须怨杨柳
  ①在中国古代,边塞诗十分盛行,到了唐代尤甚。它着力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高适的《燕歌行》《蓟门行五首》、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等,都流传甚广。
  ②“羌笛何须怨杨柳”就是王之涣名作《凉州词二首•其一》中的一句。全诗如下: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③这首诗简单明了,十分好懂: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