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820字。
扬 州 慢
姜夔
教学目标
1.学习《扬州慢》,鉴赏它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2.通过解决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的基本特点。
2.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和语言。
教学难点
1.鉴赏词作的意境及采用的艺术 手法。
2.领会每位作者在词作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和词的不同风格。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地处江苏中部,有2500多年的建成史,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扬州富庶甲天下——《资治通鉴》。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 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以及美丽风光,牵动了许多诗人的情怀和游兴。到南宋词人姜夔生活的时代,扬州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一起来学习《扬州慢》。
*宋词
中国文学史上,宋词和前代的唐诗,后代的元曲,都分别是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学样式。宋词按时代分为北宋、南宋两个时期;按流派,习惯上又分为豪放、婉约两派。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也称格律派)在北宋的代表是柳永,在南宋的代表,前期是女词人李清照,后期则推姜夔。《扬州慢》便是姜夔的代表作。
在姜夔生活的年代里,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为荒芜的边地。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逸乐,不思恢复。在词人早期直至晚年的部分作品中,能针对这种情况,反映了一定的爱国精神和不满现实的思想,特别是晚年时,他那力主恢复,同情沦陷区人民的思想倾向较之早期作品有进一步的发展。
在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清空”词派的代表作家,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留有《白石词》,其中有十七首附有旁谱,这是宋词中仅存的乐谱。
姜夔的词,常有小序,提示写作缘由和主旨,大都语言精练,文笔优美,一散一韵,值得并读。
二、作者介绍
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人。少时随父宦游汉阳(今属湖北省武汉市)。父死,流寓湘、鄂间。诗人萧德藻以兄女妻之,乃随萧移居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往来于苏、杭一带,与当时著名诗人词客交游,生活闲雅。曾试进士, 不第;一生未入仕途,死于杭州。他精通音律,能自度 曲,工诗,尤以词著称。其词格律严密,字句雕琢,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词风清空峭拔,格调甚高,而意境则浅。故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说:“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 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作品有《白石道人歌曲》。
《扬州慢》是 姜氏的代表作之一。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等诗句来描绘它的市容。可是在南宋时,金兵频频南侵,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