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60字。
新教材 统编版 语文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 第8课 教学设计
第8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
目录
一、素养目标
二、教学素养
三、预习任务
四、作者背景常识
五、鉴赏活动
六、文本研读
七、文本联读
第8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一、素养目标
1.理清文章结构脉络,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和“文法”。
2.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借鉴运用。
3.感受中国建筑之美,激发热爱祖国的热情。
二、教学素养
人们常说,世界上有三种不需要语言交流就可以达到心灵沟通的事物,那就是音乐、美术与建筑。不同的建筑,有其相通性,但这些建筑又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特征”就是指事物外表或形式上独特的象征或标志。今天,我们要学习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有关建筑的文章,随着他的介绍去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
三、预习任务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墁地(màn) 接榫(sǔn) 屋脊(jǐ)
额枋(fānɡ) 水榭(xiè) 穹宇(qióng)
斗拱(gǒng) 框架(kuàng)
(二)辨析下列词语,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布置•布局
[辨词] 二者都有“分布”的意思,但使用的范围不同。“布置”,在一个地方安排和陈列各种物件使这个地方适合某种需要,或对活动做出安排。“布局”,对事物的结构、格局进行全面安排;围棋、象棋竞赛中指一局棋开始阶段布置棋子。
[运用] ①校学生会打算召开各班班长和劳动委员联席会,布置一下包干区的划分区域和清扫要求。
②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2.典范•典型
[辨词] “典范”强调其示范性,指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典型”强调其代表性,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
[运用] ①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建筑史上的典范。
②他们是典型的悲观论者,喜欢杞人忧天。
(三)请在下列括号处填入本课中的成语并解释。
1.人们发现,无论走到哪个城市,目光所及,全是 ( )的高楼群、玻璃墙、霓虹灯、宽马路、大广场,很多具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反映城市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古建筑屡遭破坏。
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也偶像”科学家精神短视频征集活动由中国科协主办,于日前启动。它以年轻人( )的短视频形式,拉近公众和科学家的距离。
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同小异 大同小异:大体相同,略有差异。 2.喜闻乐见 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 形容很受欢迎。
(四)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我们若想用我们自己建筑上的优良传统来打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中国的建筑,我们就必须首先熟悉自己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否则我们是不可能写出一篇中国“文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打造……建筑”属于动宾搭配不当,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