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8640字。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尤其是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尽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浸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
  要想建立与世界文学的生动联系,读者的第一要务乃是认识自己本身,进而认识那些特别能引起共鸣的作品,而不要遵循任何的模式或者教学大纲!他必须走一条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仅仅因为某部作品有名,因为羞于不了解它就强迫自己去阅读,实乃大错而特错。恰恰相反,每个人都该在他感觉最自然的地方,开始对书籍的阅读、了解和喜爱。有的人在学生时代已早早发现自己对优美诗歌的爱好,也有人更爱好历史和乡土传说;有的人也许喜欢民歌,还有人觉得阅读那种细致考察我们心灵的感受并给予高度理性解释的作品,更加富有魅力和令人欣喜。阅读之路有千万条。可以从小学课本和日历出发,而终结于莎士比亚、歌德或者但丁。让每个人凭自己的爱好去开始阅读,读一部文学作品或者一首诗,或者一则报道、一篇论文,以此为出发点,然后再扩而大之。
  (摘选自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
  材料二:
  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书就把预拟做的事丢开,用全副精力去读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书,仍是如此办,虽然这两书在性质上毫不相关。一年之中可以时而习天文,时而研究蜜蜂,时而读莎士比亚。在旁人认为重要而自己不感兴味的书都一概置之不理。这种读法有如打游击,亦如蜜蜂采蜜。它的好处在使读书成为乐事,对于一时兴到的著作可以稍为深入,久而久之,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它的坏处在于使读书泛滥而无所归宿,缺乏专门研究所必需的“经院式”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研读世界文学可以让我们获得真正的教养,增添思想、经验和理想上的财富。
  B. 黑塞认为读书要凭着兴趣读,履行义务般强迫自己去读,则无任何读书效果。
  C. 围绕某一个中心读书,是文本精读的重要方法,有助于养成仔细分析的习惯。
  D. 读书时确定了中心,容易形成系统组织,一个人头脑中可以有多个系统中心。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任何人都无法阅读完整个人类 文学,因此无法建立起与整个人类的生动联系。
  B. 阅读路径很多,只要凭爱好去读诗歌、小说或乡土传说,就会得到相同的阅读认识。
  C. 苏轼与朱熹所主张的阅读方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阅读方法,仅仅适用于专业研究者。
  D. 由新的知识与旧有的知识围绕一个中心联络贯串形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是动态的。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材料二中提出的确定中心来进行阅读的一项是(   )
  A. 学习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单元课文时围绕“青春”展开阅读与交流。
  B. 搜集唐代诗歌中垂钓者意象材料,并对其文化内涵进行细致分析。
  C. 为完成论文“论散文的真实性”,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并认真梳理。
  D. 偶然得到莫言的小说《檀香刑》并为之着迷,进而心无旁骛地细读。
  4. 材料二运用了常见的论证方法,请举两例简要说明。
  5. 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朱先生从抽屉里取出一份抄写工整的文章,交给白嘉轩:“今后的日子怎样过才是最大最难的事。我这几天草拟了一个过日子的章法,你看可行不可行?”白嘉轩接过一看,是一笔不苟楷书的《乡约》。
  白嘉轩当晚回到白鹿村,把《乡约》的文本和朱先生写给徐先生的一封信一起交给学堂里的徐先生。徐先生看罢,击掌赞叹:“这是治本之道。不瞒你说,我这几天正在思量辞学农耕的事。徐某心灰意冷了;今见先生亲书,示我帮扶你在白鹿村实践《乡约》,教民以礼义,以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