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11790字。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分数: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游记散文古已有之,《洛阳伽蓝记》和徐霞客游记可为代表。近现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门大开,许多人从乡村走向都市,从国内走到国外,游记散文更是逐渐多起来,几乎每个作家都写过这一文体。然而,长期以来,游记散文却备受学界冷落,沈从文在《谈“写游记”》中感叹:“游记文学历来不列入文章正宗,只当成杂著小品看种,在旧文学史中位置并不怎么重要。近三十年很有些好游记,写现代文学史的,也不过聊备一格,有的且根本不提。”另外,当下的游记散文众多,但普遍缺乏文体的自觉意识,可谓佳作难觅。因之,在游记散文的双重困境中,应找到它的发展和提升之路。
  游记散文须先有“游踪”,这似乎是常识,也是“游”之要件。然而,许多游记散文淡化了“游”,有的则有“游”无“踪”,亦无移步景之妙,更无游之奇变。如不能很好地展示“游踪”,就很难写好游记。不少现代游记过于强调社会思想意识,往往流化了游踪。苏东坡、徐霞客游记常有游之奇谲,郁达夫、艾芜、沈从文的游记亦不乏“行”之曲折,但到当下游记则游踪不显,常被各种风景遮蔽和覆盖,使游记变得平淡无奇。某种程度上说,游踪不是可有可无,也非草蛇灰线,而是除了导游之功,更是故事、情绪、意趣和审美的牵引,就如小说的故事和悬念一样,具有重要的价值功能。如苏东坡《石钟山记》以夜游之行踪统摄作品,颇得奇幻和神妙。当然,游踪除了实游,还有虚游,朱德发教授在《中国现代纪游文学史》中曾将后者概括为情感游历、精神游历、梦中游、忆中游等,即所谓“神游”。
  游记散文最不能无“我”。时下,游记散文的最大问题是充斥着各种风景、人情、世态甚至乱象,但唯独无“我”,缺乏由作家眼里、心中透射出来的思想和生命之光。郁达夫曾说:现代文学的最大特点是,几乎每个作家的每篇作品都包含个性,都离不开由作家生发的独特的“这一个”,即现代的人格与精神。时至今日,游记散文可谓多矣,但其中往往无“我”或“少我”,无独特的这一个“我”,缺乏由“我”呈现的时代、社会、思想、文化,更少有特现代与传统的思想文化进行融通后再造的“我”。在这些游记散文中,我们往往看不到瞿秋白《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中那种大写的“我”,也不易见到郁达夫《还乡记》中“我”对世道人心的体悟,更难见沈从文《湘行散记》中“我”对包括水手和妓女在内的底层人生的心领神会,更不要说对天地道心的参悟。于是,许多游记散文没有个性、灵魂和精神,在《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日》中,沈从文写道:“望着汤汤的流水,我心中好像忽然彻悟了一点人生,同时又好像从这条河上,新得了一点智慧。的的确确,这河水过去给我的是‘知识’如今给我的却是‘智慧’。山头一抹淡淡的午后阳光感动我,水底各色圆如棋子的石头也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渣滓,透明烛照,对万汇百物,对拉船人与小小船只,一切都那么爱着,十分温暖的爱着!我的感情早已融入这第二故乡一切光景声色里了。我仿佛很渺小很谦卑,对一切有生无生似乎都在伸手,且微笑着轻轻地说:‘我来了’。”这是由“我”之心底升华出的仁慈与智慧,也是进入天地大道后的感知,使沈从文游记散文独具魅力。这种由“我”获得的大道,值得当下的游记散文学习借鉴。
  (摘编自王兆胜《游记散文的困境与出路》)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便将古代游记散文与近现代尤其是当下游记散文对举,意在为下文张本。
  B.当下游记散文题材广泛、作者云集、作品数量剧增,但质量却普遍难以恭维。
  C.“游”和“踪”是游记散文里截然不同的两个方面,当前的游记散文有“游”无“踪”。
  D.当下的游记散文的双重困境:一是备受学界冷落;二是普遍缺乏文体自觉意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在提出问题后,论证了游记散文须先有“游踪”和最不能无“我”的观点。
  B.文章多次提到沈从文,虽然引用的例子在论证过程中有所区别,但仍暴露了论据的单一这缺点。
  C.文章论据典型丰富,综合使用了例证、对比和引证的论证方法,极具说服力。
  D.文章论证部分采用了并列式结构,从两个方面论证了游记散文的发展和提升之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所讲的“游踪”强调移步换景之妙,游踪之奇变,是故事、情绪、意趣和审美的牵引,甚至是神游”。
  B.文章大量援引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郁达夫、瞿秋白甚至古代苏东坡的事例,意在通过对比强调当今游记散文发展形势严峻。
  C.沈从文游记的魅力来自他的心底升华出的仁慈与智慧、进入天地大道后的感知、独具个性的“我”等。
  D.文章所讲的游记散文里的“我”是指作品包含的个性、由作家生发的独特的“这一个”,与他人以及时代没有关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11月19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出台,这一示范区横跨沪苏浙,涵盖上海青浦区、江苏苏州吴江区和浙江嘉兴嘉善县。
  青浦、吴江、嘉善三地地缘接近、人文相亲,不管从历史文化、经济发展还是生活习惯上看,都十分相近。“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概念的提出,更使三地“亲上加亲”。其实,在《总体方案》发布前,青、吴、嘉三地的互动已经十分热络。这种互动,不仅有党建层面的区域党建联盟,还有涉及生态环境的区域治水联盟,此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