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190字。

  《静女》说课材料
  一、说教材
  《静女》是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古诗文诵读”专题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了解文言文诵读的基本要求,感受我国古代诗歌和散文的辉煌成就;在了解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课文,有的要达到背诵程度;掌握一些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
  二、说学生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常识,对古诗词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但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掌握上就显得薄弱的多,在这方面就需要多下功夫。
  三、教学目标:
  1.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复习《诗经》的基本常识,了解其文学意义。
  2.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疏通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3.审美的鉴赏与建构:分析诗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体会赋、比的艺术手法。
  4.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真挚淳朴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及心里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古人对纯真而质朴爱情的向往
  四、教法学法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理论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寓教于乐”和“文道统一”的原则及中学生对《诗经》敬而远之的心理及喜欢吟唱歌曲的年龄特点,我拟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吟唱、诵读法
  对《静女》“寓教于唱”,雅俗互通,使之通俗而不低俗,以唱促读,在轻松愉快的歌唱中,帮助学生实现快乐背诵;并准确把握基调,加深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传承文化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
  2、讨论法
  联系诗歌中人物的言行,抓住关键诗句,让学生明确诗中主人翁的感情及诗歌的艺术特色
  3、情景设置、引导法
  引导学生体会《静女》的细节描写,并以情景剧的形式再现《静女》中纯真美好的爱情,既延展了课堂容量,发展了学生思维,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品位。
  五、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古诗中有无数的名句,是经过了几千年的时间的洗礼而沉淀下来的,如美酒般香醇。其中有许多爱情的名句值得我们咀嚼。下面,老师说几个句子,大家一起来接一接吧。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同学们这些爱情名句都出自哪里?《诗经》
  那么什么是《诗经》呢?上周我们学习了《诗经》中的一首有关劳动的颂歌《芣苢》。古人云“温故而知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有关《诗经》的文化常识。
  二、温故而知新(提问,生答)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是我国现实主义诗风的源头。
  它较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写生产劳动,有悲苦的《七月》,也有欢乐的《芣苢》;写当兵打仗,有慷慨激昂的《无衣》,有凄怆厌战的《采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