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520字。

  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第一部分
  (1-4题  22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每小题2分,共6分)
  江南的秋天不像是豪爽粗犷的大汉,更像是一个极富耐心又极其秀气的女子,将贮蓄了一个夏天的灵秀悄悄地化成甘醇如酒、温暖____(淡雅 优雅)的秋韵。所以每到秋天,水乡人对秋的(qǐ pàn)就微不足道,他们会用(ɡāomiǎo)、深远的秋韵净化灵魂,使每一个秋都成为生命中一次弥足珍贵的____(守候等候)。
  (1)给文中加点的词语注音。(2分)
  ①粗犷 ②贮蓄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①(qǐ pàn) ②(ɡāomiǎo)
  (3) 从文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并填入空缺处。(2分)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B.谦称是表示谦虚的自称,如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时,常用“家”“舍”“令”等谦辞。
  C.“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D.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端午节的风俗主要有赛龙舟、吃粽子等。
  3.古诗文名句积累。(8分)
  文人墨客,吟诗填词,饱含秋意。曹操途登碣石,临风观海:(1)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李白初出峨眉,举头望月:峨眉山月半轮秋,(2)_(李白《峨眉山月歌》);岑参身处军旅,登高感怀:(3),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游子见秋野残阳,顿生愁思:夕阳西下,(4)(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翻开古诗文,经典名句犹如秋日硕果、山中珍奇,让人回味无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李白把思念寄托给明月:“(5),(6)”,奇特的想象中饱含对朋友的牵挂;《〈世说新语〉二则》中谢道韫“(7)”的经典比喻,展现了咏絮之才情,成就一代才女之美名;《〈论语〉十二章》里曾子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其中“(8)?”一句,意思是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
  4、班级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和小语参与(6分)
  (1)小语拟写了邀请函的正文,邀请任课老师参加此次活动。你推敲后发现用词有误的一项是()(2分)
  敝班将于11月10日下午3点至5点在教学楼217室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届时同学们将充分展示自我。诚邀您莅临现场,发表拙见。赐复为盼。
  A.敝班 B.莅临 C.拙见 D.赐复
  (2)小语作为活动的主持人即将登台主持,尽管准备充分,但第一次登台主持的她仍紧张不已。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呢?(2分)
  (3)活动的最后,同学们在班级种植地一起种下了象征友谊的小树苗。(2分)
  为了使小树苗健康成长,种植地放置了警示牌。请你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句标语。
  第二部分
  (5-22题48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5-6题。(6分)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湾所作,“次北固山下”中“次”是“停宿”之意,“北固山下”点明地点。
  B.首联点题,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旅居在外、神驰故里的漂泊情思。
  C.颔联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表现出江面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意境开阔。
  D.尾联遥应首联,运用反问的手法,同时诗人也借“雁足传书”的故事来传达内心的乡思愁绪。
  6.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会颔联所展现的画面。(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7-10题。(14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