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560字。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说明:1.本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
  2.请将所有答案都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1~3题18分)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6分)
  踏歌寻路,走在桃园的小径,沐浴这微醉的清风,此刻正值五月,huā tuán jǐn cù的时节已过,拇指大的蟠桃也已展现出婀娜的身姿,一个个蟠桃像淘气的孩童聚在一起,两个,三个……散发着一种清新,一种生气。娇绿的桃叶则像桃儿的守护神一样,为桃儿zhē bì风雨,相依相偎,绝不吝啬自己的爱。明月朗照,清风微拂,闭上眼默默感受这一份自然的礼物,漫步于桃园的小径,不要说话,只需柔柔的轻闻,悠悠的享受,享受这绿色的清香,享受这果实的成长,一种淡淡情思会从心底泛起。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huā tuán jǐn cù)______ ②(zhē bì)______
  (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2分)
  ①沐浴______ ②吝啬______
  (3)说说你对文段中加线词语“生气”的理解。(2分)
  2.阅读下面这段文字,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
  A.质量 B.分量 C.雅量
  读书是一种思维的训练,人格的修炼,内心的历练。所以,爱读书的人,说话有(1),掷地有声;为人有(2),豁达淡泊;生命有(3),深远厚重。恰如季羡林先生所言,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1)______ (2)______ (3)______
  3.综合性学习。(9分)
  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学校准备开展以“我爱读书,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如果你来主持本次活动,你会采取哪些活动形式?(至少三种)(3分)
  (2)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一段开场白。(3分)
  (3)“与文学经典有约”活动我们还邀请了叶老师参加,小语为此设计了一张邀请函,在格式与内容上有三处错误,请找出并修改。(3分)
  邀请函
  尊敬的叶老师:
  为了更好地传承经典文化,七(1)班将于2023年10月28日上午十点开展“与经典有约”名著阅读分享活动。诚邀您莅临指导,并发表您的拙见,望您不吝赐教。
  七(1)班班委会
  2023年10月13日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第二部分(4~19题52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古诗文默写(6分)
  4.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借助“明月”意象——“我寄愁心与明月,(1)”表达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马致远以秋天特有的晚景“(2),小桥流水人家”来渲染悲凉的气氛;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以时序的交替“(3),(4)”来传达新生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的哲理;《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诗中“(5),(6)”两句借菊表达诗人惜花、思乡、感时、伤乱之情。
  (二)古代诗歌阅读,回答5~7题。(共8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所展现的画面。(2分)
  6.下面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B.“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C.“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秋天的典型环境,这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凄凉的悲秋意绪。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7.这首诗蕴含了丰富的想象,请你结合具体诗句赏析。(3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8~11 题。(共13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