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820字。

  河北省邢台市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及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到第三单元第10课。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有关无锡的士风,要从明朝下半段开始回顾。当时的读书人,对代表皇权的太监、权相不满,认为这些人耽误国事、贪图私利。很多学者联合起来进行反抗,批判他们认为罪恶的源头——皇权专制产生的弊病,以及官吏不守法纪、没有道德等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群人的反抗,渐渐发展为“东林运动”,这得名于无锡的“东林书院”。他们当时的批判运动,自然会招致政府反制——抓捕或贬斥其中的重要成员;但这也激起了东林党人更多的反抗,衍生为明末整个江南士大夫群体的抗议。在清初,“东林运动”固然停止了,但是无锡的士大夫依然有批判精神。只是,既然触及不到北京中枢,他们便转而以其精力服务乡里。“家事国事天下事”这三个方向其实是一致的。
  此后,无锡家族的家庭教育,也都隐然延续了东林传统:一方面研讨有用的学问,另一方面投身于乡里服务。他们希望经由此训练,能对国家、对老百姓担起自己的责任,实践儒家传统对知识分子治国平天下的要求。
  无锡的读书人家,往往会拣选一个有兴趣的科目作为学问,一代代研究传下去,他们的亲戚、朋友,自然形成一个研讨学问的团体。
  譬如去了台湾的李家的李榦借鉴中华民国时期“中央银行”的体制,在台湾改革币制,竟使台湾经济得以稳定。从台湾“中央银行”行长卸任以后,他长期担任台湾“中央研究院”评议会主席。他主持的经济研究室,训练出很多头等的经济学家。
  又如顾家子弟都是读工程、物理、数学一类的科目,顾毓琇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电机工程博士。留学期间,他发明了“四次方程通解法”和用于电机分析的“顾氏变数”;后任教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又创立了电子学的一项重要理论。
  更有如钱家这样花开满枝的。钱家分为两个支派:一个是城外七房桥钱穆和钱学森家族,他们二位,分别在历史与高能物理领域达到巅峰。城中小娄巷的钱基博、钱基厚兄弟家是另外一支,近代有名的学者钱锺书,即出自这家。
  钱基博的专业是国学,主持过无锡国学专修馆,这是近现代中国国学的重点学府。他的《现代中国文学史》,所指涉的“现代”,其实并非我们通常意义的所谓“现代”——他从《周易》开始论述,分文、史、词、曲,下面才真正讨论到“现代”的三个文体:一个是梁启超的“新民体”,一个是胡适之的“白话文”,一个是“逻辑文”。胡适之、黄远庸、周树人、徐志摩……这些人的作品是他认为的“新文学”,而我们则认为是新文学的发端。换句话说,他的《现代中国文学史》内容范围是从“古代中国文学史延伸到现代”。他的理由是,要明白古代文学,才可语近代;要知道近代文学,才可以说现代。可以说,钱基博是站在古代与现代的交汇点,回忆古代,而将现代的开启交代给后人。这一心情,既是挥手告别,也是依恋回顾。与钱基博抱有同样心情、身处这一节点的学者,还有同时代的王国维、陈石遗,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回顾其托身的文化。他们这些前辈学者,可以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终结的代表。
  钱锺书的《管锥编》是笔记体,从《周礼正义》开始,到后来选了两部大类书:《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其写作体例,看上去似乎凌乱,后来我才懂得他的意旨:文学论述的项目,不能仅仅视同整片树林,文学作品应是有人性的;每位创作者,无不有其性格融入笔墨,这就牵扯到作者的修养、思想与意图传达的讯息。如此体例,其实也延续了明末以来顾炎武等学者类似《日知录》的笔记体的传统。
  钱氏父子两代,处理的都是文学史的题材。但是,钱锺书显然不是瞩望于过去,而是心存现代,回顾往昔:将今古、中西种种,相关而又有差别的微妙之处,呈显于读者,邀约其理解。钱氏父子,其实都是照顾这一历史转变的节点。这种文脉,出现于一家之内,而上下涵盖千年,评语比较之中,又跨越中西。
  他们写作上述作品的时代,正处于近代史上中国转变的阶段。而今我们又面临全球化与文化大转变的转折关口,这是两百年来另一个重大文明转换的节点。这次转折呈现的现象,比他们那个时代更为复杂而难知。这一个“现代”是走向“后现代”,还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状态?我盼望我们的年轻人审察:身处节点时,既要停驻回顾,又要眼瞩远方。我的这些交代,也就是希望我们世世代代:在面临历史转变时,能保持清醒;在时间的轴线上,我们必须常持如此警觉。
  (摘编自许倬云《东林传统与无锡士绅家族》)
  材料二:
  我为什么喜欢作常民的历史?跟我在芝加哥大学读书的时候就接触到大历史这个概念有关。大历史身后的一般称呼是法国年鉴学派,走的是通俗历史的传统,那里面是从小事情看大,从大事情看小。年鉴学派对我影响很深的地方是,它说政治家的历史是政治家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朝廷的历史是一个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