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350字。

  七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学校、姓名、考试号等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涂黑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严禁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修改,
  4.保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严禁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5.评分以答题卡上的答案为依据。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沙家浜的芦苇(甲)、莽莽苍苍,是大手笔、大写意,是千军万马奔腾的绿。
  正是初夏,看花花已落,赏果果还未成,这样的(乙)时节,却是芦苇最好的时候。在沙家浜,在芦苇最好的年华里赶来与它相遇,这是幸事。它们亭亭如修竹,俊yì______如世外雅士。微微摇曳的叶子像修长的绿色手臂,轻轻抚摩白色的飞鸟、狭长的流云和青灰的天空。我们在芦苇丛里穿越,拂面的是芦苇的风,呼吸的是芦苇zèng______予的空气。夹杂着(丙)的草本植物气息的空气,使我们一时间忘了路途、失了方向,却也闲闲淡淡地并不着急。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我想,从某根芦苇个体来说,确乎脆弱,既然长到竹木的高度,草本植物也逃不掉难经风霜的命运。但沙家浜的芦苇又是顽强的,千万根芦苇在水泊,那就是敢于改天换地的英雄好汉啊!
  1.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横线处应填的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mǎng  yì  逸  增 B.mǎng  yè  逸  赠
  C.máng  yì  毅  赠 D.máng  yè  毅  增
  2.文段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大名鼎鼎  寥廓  浓郁 B.大气磅礴  寥廓  浓稠
  C.大气磅礴  寥落  浓郁 D.大名鼎鼎  寥落  浓稠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既然长到竹木的高度,也逃不掉难经风霜的命运。
  B.即使长到竹木的高度,也逃不掉草本植物难经风露的命运。
  C.即使长到竹木的高度,草本植物也逃不掉难经风霜的命运。
  D.既然长到竹木的高度,也逃不掉草本植物难经风霜的命运。
  4.有同学想用古人的诗句组成一副春联,请从下列诗句中选出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水如碧玉山如黛(薛蕙)
  A.杨柳阴阴细雨晴(武元衡) B.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
  C.新春偷向柳梢归(张耒) D.云想衣裳花想容(李白)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我们还学过他的散文《匆匆》;《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我们还学过他的《草原》。
  B.泰戈尔的《金色花》写想象之事,以儿童的视角表达对母亲的依恋;而冰心的《荷叶??母亲》则写现实与联想,以荷叶比喻母亲,赞颂伟大的母爱。
  C.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一文,在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体现在许多细节描写中;文中还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尊称对方的父亲为“家君”“家父”;谦称自己的父亲为“尊君”“令尊”。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在《论语??子张》篇中,孔子的学生子夏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两句话也是孔子思想的完整表达。______。这句话的意思非常清楚,那就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提高为官者的从政能力。后人不察,误以为只要学业优秀就可以当官了,从而忽视了“学”在先、“仕”在后的深刻道理。
  ①如此一来,这两句话就很好理解了:入世做官有余力可以去学习,学习有余力可入世做官。
  ②“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标准,不管是做官还是学习,必须有余力,然后才能去做别的事情。
  ③对“学而优则仕”来说,必须学有余力才可以做官,如果不是学有余力,即使学问再好也不能入世做官。
  ④因此,“优”的本义就是有余力,朱熹就是这样解释的:“优,有余力也。”
  ⑤《说文解字》:“优,饶也。”什么叫“饶”?段玉裁解释说:“凡有余皆曰饶。”
  A.⑤④①②③ B.③④⑤②① C.⑤③④①② D.③⑤①④②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6分)
  7.默写填空。(10分)
  (1)岐王宅里寻常见,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____________,无人送酒来。(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水何澹澹,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5)好友即将远赴异乡上学,你可以借用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好友的牵挂和依依不舍。
  (6)结合语境,请用《<论语>十二章》中的语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