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32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
  九年级语文2023.11
  说明:
  1.本试卷共6页,计22题(包含单项选择题:第3题,第5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准确无误地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同时务必在试卷的装订线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学校填好。
  3.所有的试题都必须在专用的“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非选择题在指定位置用0.5毫米黑色水笔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运用(25分)
  学校开展“诗韵中国”读书活动,请你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3题。
  (1)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诗词原远流长,我们无时无刻不欣赏着它绚丽的奇葩,感受着它迷人的芳香。它濡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2)诵读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古代文人为自己精神修建的三间小屋。第一间小屋里盛放着刘长卿因被贬而产生的“①___________,湘水无情吊岂知”的悲愤;杜甫因战争而造成的“有弟皆分散,②___________”的痛心;温庭筠因羁旅而流露的“③___________,凫雁满回塘”的愁绪。第二间小屋里盛放着韩愈“④___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的义无反顾;范仲淹“⑤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第三间小屋里盛放着李白虽被贬仍高唱“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其一)》)的乐观自信;苏轼虽思弟仍发出“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的美好祝愿。
  (3)诗歌是精神的栖息地,它不仅积攒着中国人的智慧、品格和修养,【甲】___________。同学们,让我们【乙】___________地诵读诗歌,汲取中国人的智慧和中华文化的精髓吧!
  1.根据语境,完成下列各题。(5分)
  (1)给加点字注音:积攒(    )(1分)
  (2)指出画横线成语中的错别字并修改:“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2分)
  (3)根据上下文,在横线【甲】处续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2分)
  2.在第(2)段画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9分)
  3.填入横线【乙】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随心所欲 B.心无旁骛 C.歇斯底里 D.矫揉造作
  4.学校开展“君子当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9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也是中华民族不断进步的原因之一。
  (1)【活动一】在活动的开场白中,潇潇同学想写一首诗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下列是潇潇同学还没有完成的诗作,请你帮他完成。(3分)
  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
  需志存高远, 需奋斗向前, _______________,
  如光之耀眼, 如火之热情, _______________,
  照亮前路; 燃烧不止; 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中国赛艇选手邹佳琪、邱秀萍一直是互补性选手,她们有相同的生活节奏,有敢拼敢冲、不怕辛苦的共同信念,他们最大的梦想是冲击巴黎奥运会的金牌。9月24日,邹佳琪、邱秀萍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夺得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项目的金牌,这是杭州亚运会的首枚金牌。活动中,你想采访两位选手。请结合材料,紧扣活动主题,完成以下采访提纲。(3分)
  采访提纲
  采访对象 邹佳琪、邱秀萍
  采访目的 从自身、他人、集体三个角度探求自强不息的精神。
  采访方式 在线访谈
  采访问题 问题1:____________问题2:____________问题3:____________
  (3)【活动三】潇潇同学想在活动的结尾用一副对联来激励同学们要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她不知道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请你帮她分清,并说明理由。(3分)
  ①断画粥铸就辉煌②闻鸡起舞磨砺意志
  上联: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62分)
  (一)名篇名著(14分)
  5.文学作品闪耀着思想的光芒,阅读文学作品,可以领略作者的情思,锤炼思想,提高思辨能力。下列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乡愁》将抽象的情感转化成具体可感的形象,让我们感受到诗人余光中心灵深处一个执着的主导情感——对大陆和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B.《湖心亭看雪》以淡雅的语言,记录了一次湖心亭赏雪的往事,表现了西湖雪后的洁净之美,以及亭上遇人之乐,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流露出的喜悦之情,令人欣慰。
  C.《故乡》将“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进行对比,将杨二嫂从“豆腐西施”到“木偶人”进行刻画,写出了旧中国社会的全面衰败,让我们领略作者对“新生活”的热切呼唤。
  D.《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运用铺陈、类比的写法描摹、赞叹圆明园之美,展现浪漫主义的色彩,有很强的感染力;“体面”“出色”“赞誉”等词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他们远征行为的赞叹。
  6.潇潇同学在为艾青的诗歌《当黎明穿上了白衣》选择背景配图的主色调时,犹豫不决。请帮她做出选择,并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说出理由。(4分)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新鲜的乳液似的烟/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看/微黄的灯光/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