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380字。
名校调研系列卷??九年级期中测试语文(人教版)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请在下面田字格中、横线上或括号内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的选项。(第1-4题每句1分,第5题每小题2分)
1.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李白《行路难》)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 , ”表达他远大的政治抱负。
4.诗词中常借用典故来表情达意。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典故表达自己故交凋零、物是人非而无限感叹的句子是:
,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传承,是联结往昔和未来的一座桥。工匠精神,离不开传承。一辈辈匠人,从手艺生疏到纯熟老练,技艺在手手相传、口口相授中xīn火不绝。“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传承古法,延续文化根脉;掌握精髓,坚持守正创新。传承,既是要以艺立身,更是要以德树人。正如故宫古钟修复师王津所说:“要是从这代人就开始糊弄,那后代人怎么干呢?”抱定一个信念,兢兢业业、孜孜以求,承接前代的真传,就有底气给后世一个交代。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xīn()火不绝 ②兢()兢业业
(2)下列可以替换画横线句子中的关联词语,且不改变原句语义的一项是()
A.如果……就…… B.不仅……而且……
C.要么……要么…… D.只有……才……
(3)请提取文中第一句的句子主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匠人”“延续”两个词语的词性分别是名词、动词。
B.工匠精神、纯熟老练、掌握精髓三个短语结构不一致。
C.文中画波浪线句朗读时要声音低沉,语气轻柔,语调平缓。
D.语段内容围绕“传承匠心,发扬工匠精神”展开。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本文作者是明末清初文学家______(人名)。(1分)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1)余拏一小舟() (2)拥毳衣炉火()
(3)雾凇沆砀()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8.“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雪后乘兴出游,前往湖心亭看雪,以简约洗练的文笔描写了所见之景,请将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语句抄录下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阅读本文亦可感痴者乐雪。作者与金陵人的“痴”各有怎样的表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夏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人。竦资性明敏,好学,自经史、百家、阴阳、律历,外至佛老之书,无不通晓。为文章,典雅藻丽。后二年,徒邓州,又徙襄州。属岁饥,大发公廪①,不足,竦又劝率州大姓②,使出粟,得二万斛,全活者四十余万人。竦以文学起家,有名一时,朝廷大典策累以属之③。多识古文,学奇字,至夜以指画肤。文集一百卷。其为郡有治绩,喜作条教,于闾里立保伍之法,至盗贼不敢发,然人苦烦扰。治军尤严,敢诛杀,即疾病死丧,拊循甚至④。尝有龙骑卒戍边郡,剽,州郡莫能止,或密以告竦。时竦在关中,俟其至,召诘之诛斩殆尽军中大震。其威略多类此。
【注释】①大发公廪:大肆散发公家粮食。②大姓:在某范围内人数众多、势力最大的家族。③累以属之:屡次让他执笔。④拊循甚至:抚慰很周到。
11.“州郡莫能止”中“止”的意思是:______。(1分)
1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召诘之诛斩殆尽军中大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