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940字。
4.1《修辞立其诚》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小阅读-课内
1.《修辞立其诚》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写出其含义。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贵法古,然患先有一古字横在胸中。盖文惟其是,惟其真,舍“是”与“真”而于形模求古,所贵于古者果如是乎?
文有七戒,曰:旨戒杂,气戒破,局戒乱,语戒习,字戒僻,详略戒失宜,是非戒失实。
《文心雕龙》以“隐秀”二字论文,推阐甚精。其云晦塞非隐,雕削非秀,更为善防流弊。
言外无穷者,茂也;言内毕足者,密也。汉文茂,如西京;密,如东京。
多用事与不用事,各有其弊。善文者满纸用事,未尝不空诸所有;满纸不用事,未尝不包诸所有。
治胜乱,至治胜治。至治之气象,皞皞而已。文或秩然有条而辙迹未泯,更当跻而上之。诵述古义。针砭末俗,文之正变,即二者可以别之。
文有四时:《庄子》,“独寐寤言”时也;《孟子》,“向明而治”时也;《离骚》,“风雨如晦”时也;《国策》,“饮食有讼”时也。
文有本位孟子于本位毅然不避至昌黎则渐避本位矣永叔则避之更甚矣凡避本位易窈眇亦易选懦文至永叔以后方以避本位为独得之传盖亦颇矣。
文之道,可约举经语以明之,曰:“辞达而已矣”,“修辞立其诚”,“言近而指远”“辞尚体要”,“非先王之法言不敢言”“易其心而后语”。
《易•系传》:“物相杂故曰文。”《国语》:“物一无文。”徐锴《说文通论》:“强弱相成,刚柔相形。故于文,‘人又’为文。”《朱子语录》:“两物相对待故有文,若相离去,便不成文矣。”为文者,盍思文之所由生乎?
《左传》“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后人每不解何以谓之无文,不若仍用《外传》作注,曰:“物一无文。”
《国语》言“物一无文”,后人更当知物无一则无文。盖一乃文之真宰,必有一在其中,斯能用夫不一者也。
(节选自清•刘熙载《艺概•文概》)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有本位/孟子于本位毅然/不避至昌黎/则渐避本位矣/永叔则避之更甚矣/凡避本位/易窈眇亦易选懦文/至永叔以后方以避本位为独得之/传盖亦颇矣。
B.文有本位/孟子于本位毅然不避/至昌黎则渐避本位矣/永叔则避之更甚矣/凡避本位易窈眇/亦易选懦/文至永叔以后/方以避本位为独得之传/盖亦颇矣。
C.文有本位/孟子于本位/毅然不避至昌黎/则渐避本位矣/永叔则避之/更甚矣/凡避本位易窈眇/亦易选懦/文至永叔/以后方以避本位为独得之传/盖亦颇矣。
D.文有本位/孟子于本位毅然不避/至昌黎/则渐避本位矣/永叔则避之更甚矣/凡避本位易窈眇/亦易选懦文/至永叔以后方以避本位为独得之/传盖亦颇矣。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时:古文中的“四时”一般指四季,即春、夏、秋、冬,如“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荀子•不苟》)”。本文中该处的“时”不是季节的意思,而是时候、时代,这里的“四时”即四种时候。
B.经:经典,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我国古代有所谓十三经,即《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易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C.先王:前代君王,多用于指上古的圣贤之君,如“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知乎?(《孟子•离娄上》)”,文中就是这个用法。
D.《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时间和重要人物。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心雕龙》作者刘勰欣赏文章的“隐秀”,但又不喜欢作文晦涩不畅、刻意求工。
B.汉代的诗歌辞赋都很有文采,辞章华美,情感丰富,文意完密,但雄壮不足,题材不广。
C.作文的方法,可以简明扼要地列举“辞达而已矣”“言近而指远”等经典语句来说明。
D.只有一种事物无法构成“文”。但文章应该有“一”,没有“一”则没有主宰。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贵法古,然患先有一古字横在胸中。
(2)为文者,盍思文之所由生乎?
6.请谈谈刘熙载对文章使用典故的看法。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一篇文章的优劣,取决于能否映射现实、有无社会观照。倘若文风浮夸自大,标题一惊一乍,事实似是而非,这不仅唐突了读者,也丧失了传播价值,污染了舆论生态。
②最近在网上,“美国害怕了”“日本吓傻了”“欧洲后悔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