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490字。
安徽省合肥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曾提出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的著名论断,强调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有机整体,彼此相互影响、不可分割。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如果人类无度破坏自然环境,必然会打破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朴素生态观,同样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生态问题的重要启示。《周易》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给予“生生”和“共生”极高的价值期许。“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吕氏春秋》强调要遵循“天时”来进行生产生活,体现顺应规律、适度节用的发展思想。中国古代思想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将天地人统一起来、将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顺时”“以时”“不违时”,顺应和保护自然,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思想滋养。
生态兴则文明兴。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生态环境质量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相比,都还有不小的差距。如何达成“人类与自然的和解”,如何历史地、实践地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再次摆在了我们面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安排部署,科学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以和谐促进共生、以共生消解对立,不断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的形成。
(摘编自袁秀《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材料二: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文明史,归根结底,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面对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中国“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和实践日益受到关注和推崇。
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即自然观,东西方文明的哲学起点不同。
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在对待自然这个问题上,西方思想在两个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的重要论述为当代所面临的生态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也契合“天人合一”的朴素生态观。
B.中国哲学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不是对立关系,这与英国学者李约瑟分析的西方哲学不同。
C.在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东西方文明的哲学起点不同,这导致东西方对待“自然”的态度也不相同。
D.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应休戚与共,携手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过两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并不相同。
B.只要我们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上,就可以解决和应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诸多矛盾和挑战。
C.在自然观的实践论方面,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指向的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D.强调人与自然辩证统一、互利共生的辩证法为解决当下的生态问题提供了思想武器,并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3.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B.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4.材料二中采用中西方自然观对比论证的方法,突出了中国自然观尊重、保护自然的特点。除此之外,材料二还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
5.安徽黄山风景区是我国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风光秀丽。安徽黄山现在以“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为战略定位,充分发挥黄山市文化、生态、自然、旅游四大叠加优势。为进一步保护黄山风景区生态,发挥黄山风景区的生态优势,请你结合两则材料向当地政府提出合理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白 兰 花
戴 涛
我每次走过街边的花店,总免不了朝里面的鲜花看上几眼,心想会不会有白兰花呢?可每次都会很失望。其实我也知道,白兰花是不会出现在花店里的,而且我也不是在花店里认识她的。
那是在二十多年前的一个黄昏,我下班后去一家百货公司买东西,这家公司坐落在已经繁华了百年的淮海路(旧名“霞飞路”)上。当我经过一个弄堂口时,感觉有一缕香气飘来,香气自然清幽,还夹带了一丝暖暖的甜味,这显然不同于平日里空气中弥漫着的各类人造香精。
于是我开始寻找,在弄堂口我看到了一位六十来岁的妇人,她坐在一张小板凳上,她的跟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