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460字。
安徽省皖北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年年缅怀李冰,为的是传承先圣的精神,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推进都江堰水利事业的发展。
自古迄今,在都江堰的保护、管理和发展上,不少人物都以李冰精神自励,为民造福。当今,我们战斗在都江堰水利事业上的同仁们,也个个争当现代的李冰,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新发展,为现代化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李冰精神是什么?我以为:
第一点, ① 。李冰为秦国灭蜀国后蜀郡的第二任太守。当时蜀郡函需发展经济,使社会稳定;亟需增加物资,支持中央政权的统一战争。治水,减少洪涝灾害、发展农业是当务之急;治水,疏浚各处河道,方便交通、便利运输是面临的要务。李冰领导众人“壅江作堋,穿郫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行舟船”;“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乃自湔堰上,分穿羊摩江,灌江西”;“穿石犀溪于江南,命曰犀牛里”;“冰又通笮,通汶井江,经临邛,与蒙溪分水白木江会”;“又导洛通山洛水……经什邡、郫、别江、会新都大渡”;又导绵水,凿平溷崖;开稻田,修二江七桥,穿盐井及跛池等,做了大量实事,政绩煌煌。
第二点, ② 。治水导河,必须分清“高卑之宜”,然后“趋自然之势”。考察至眠江上游的湔氏县天彭阙,这是知地理;“辟沫水之害”,也得知四季、气候引起的水量变化,何时为害,为害时洪水量的多少与洪涝现象的具体情况,这些是知天文。修都江堰考虑这些因素是尊重自然。依高卑之宜,趋自然之势,而“因地制宜”,这是顺应自然,之后李冰恰当地作了工程地址的选点和采取相适应的工程配套设施,达到了改造自然、造福于人类的目的。
第三点, ③ 。李冰是太守,蜀郡第一高官,但为了各项工程,他身先士卒,亲身前往,考察山形水势决定工程选址,查看民情与施工环境,故能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由于亲自测量考察,李冰方能定出三石人上“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的这两个水位标尺点。
第四点, ④ 。李冰治水兴蜀,没有停留在前人的基础上。李冰将大禹的“东别为淀”和鳖灵的“决玉山”都纳入都江堰水利工程系统内,成为有机的组成部分,李冰继承了前人业绩,但作了更新的更宏大的开拓。都江堰的功能不仅包括防水患,还包括运输、溉田、生利。李冰又对大渡河、洛水、绵远河等河道进行整治,这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对蜀郡水利进行全面整治,李冰是历史上第一人,从此,川西水利的基本格局得以形成。李冰的治水,不仅富民兴蜀,而且又与秦朝统一大业紧密相关。兴蜀强国,开发西部,努力开拓创大业,这正是当今我们需要的抱负和精神。
由于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成都平原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发生了崭新的变化,缔造出“蜀千里沃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春水绕蜀城,江村事事幽”的“天府”“陆海”的农业文明,物阜民丰,文化昌明。
都江堰引流的滑滑春水,滋润出川西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形成都江堰文化。都江堰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优秀成果,都江堰文化,首先应是以科技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文化。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都江堰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至今,不少人物都以修建者李冰为榜样。
B.李冰是秦国灭蜀国后蜀郡的第二任太守,他带领当地百姓直接参与到秦的统一战争中。
C.修都江堰考虑地理、天文因素是尊重自然的体现,应依高卑之宜,趋自然之势,因地制宜。
D.都江堰的建成具有诸多好处,如富民、兴蜀、强国,缔造了“天府”“陆海”的农业文明。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冰治水过程中,当务之急是减少洪涝灾害、发展农业,面临疏浚各处河道,方便交通、便利运输的要务。
B.李冰为各项工程身先士卒,亲身前往,亲自测量、考察山形水势决定工程选址,查看民情与施工环境。
C.李冰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治水兴蜀,对蜀郡水利进行全面整治,如对大渡河、洛水等河道进行整治。
D.都江堰文化知识主要集结在一些历代史书、专书、文人名士的咏叹和题记、考古文物、旅游景点等中庋藏。
3.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撑“都江堰文化现象,表现在二千多年来人们举办的与之相关的活动中”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都江堰放水节是当地最具特色的节庆活动,源于后人对率众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李冰父子的怀念,后来逐渐演变成对进人春耕生产季节的欢庆。
B.都江堰水利工程给我们展示的不仅是天人合一的生态观,最重要的是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的,以人为本、为普罗大众谋福的民族精神。
C.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造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
D.由于一代代建设者坚持把工程作为开放的系统对待,都江堰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但又始终维护着经过时间检验的正确工程理念。
4.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李冰精神的具体内涵。(4分)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才能继续传承与发展都江堰文化?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我爱喝稀粥
王蒙
①在我的祖籍河北省南皮县,和河北的其他许多地区一样,人们差不多顿顿饭都要喝稀粥。甚至在米饭炒菜之后,按道理是应该喝点汤的,我们河北人也常常喝粥。
②家乡人最常喝的是“黏粥”,即玉米面熬的糊糊。乡亲们称做这种粥为“馇”,他们说“馇锅黏粥”,而不说什么“熬一锅粥”。新下来的玉米,有时候加上红薯,饭后喝上两碗,一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