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70字。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1. 语文内容知识方面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过《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社戏》《故乡》《孔乙己》等五篇鲁迅作品,并在七年级(上)的推荐阅读中读过鲁迅的《朝花夕拾》,因此他们对作者的生平、所处时代背景及写作风格都已有一定的了解,也积累了一定的相关主题知识和文体知识。
2. 语文基本技能方面 :高一的学生已经习得了借助工具书查阅、理解字词的方法,初步接触了“思维导图”这种学习工具,并且已经具备了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的基本技能 ;但是,由于鲁迅杂文思想深刻,语言精练,学生在解读过程中尚有一定困难,尤其对“思辨性阅读”中的相关逻辑思维方法还比较陌生。
3. 语文读写技能方面 :这一学段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总分式、并列式等论证结构,并且在学习本单元《劝学》《师说》两课中掌握了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但对论证办法背后的逻辑原理尚未形成认知。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逻辑知识如“概念界定”“选言推理”,并借此阐释文本的论证结构。(重点)
2. 分析本文喻证的特点,引导学生从理解思考文本的论证逻辑转向推理质疑,提升思维品质。(难点)
【课前准备】
1. 通读全文,借助书下注释、《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查阅“残羹冷炙”“冠冕”“孱头”“自诩”“国粹”等重点词语的读音及含义。
2. 基本理解文章内容,能梳理行文结构,制作文章结构思维导图。归纳出核心观点。
3. 精读课文 8、9 两段,结合《劝学》的学习成果,找出文中比喻论证的例子,圈出喻体,写出它们的本体,并设计表格进行整理、呈现。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明确目标,激发兴趣
情境设计 :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假期期间,学校文化论坛贴吧热火朝天,一条题为《我们要杜绝洋节日,坚定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中秋话题帖冲上热搜,请就如何对待“洋节日”回帖,说说你的看法。
点拨:本帖中“彻底杜绝”的表述绝对化,“传统文化”的概念界定模糊,存在逻辑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如今网络“杠精”“喷子”的语言表达特点。麦克伦尼在《简单的逻辑学》中指出 :“所有与素质有关的恶劣、低俗和浅薄,其本质都与逻辑有关,是缺乏逻辑的基本知识,缺乏运用逻辑的基本能力,缺乏逻辑的思维方式。”早在 20 世纪,鲁迅先生就用其严密的逻辑、精辟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