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9630字。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
  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文艺精品和文艺巨匠的深刻影响。中华民族精神,既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中,体现在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也反映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作品中,反映在我国一切文学家、艺术家的杰出创造活动中。
  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国文艺历史星河。中华民族文艺创造力是如此强大、创造的成就是如此辉煌,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豪,也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信。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二:
  如果说中国当代文学前30年的传统性主要体现为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民性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大众性、通俗性或民间性文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与此同时忽视了对苏联以外的西方文化和文学传统的接受与转化;那么到了新时期文学30年中,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中国作家在格外注重借鉴和转化近现代西方文化与文学传统资源的同时,也开始逐步继承和转化中国古代以儒道释为主的文化传统和有别于民间文学的文学传统。
  虽然在新时期文学30年中出现过很多带有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倾向的文学潮流,许多中国作家也曾以“中国的卡夫卡”“中国的福克纳”“中国的马尔克斯”“中国的博尔赫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只有坚守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坚定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才能使民族具有精神独立性,才能使国家兴盛进步。
  B.我国历史上每一个时期都有不朽的文艺巨匠,他们创作的文艺精品,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创造成就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C.中国当代文学在其发展的前30年是受苏联以外的文化和文学传统的影响,而在新时期30年中,逐渐向传统文化回归。
  D.对自身母语文学和文化传统的再认同,是作家创作文化心理上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意味着他们曾与这些传统有过疏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文化、文艺对民族发展的影响,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新时期,中国作家都已抛弃卡夫卡、福克纳等偶像,开始了在文学上的寻根。
  C.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史传传统得到了重视,催生了许多向经典致敬的作品。
  D.从《白鹿原》《黄河东流去》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刚健不息的精神力量是长存的。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美国拍摄的《花木兰》等影片取材于中国的文化资源。
  B.唐代书法家李邕主张:“似我者俗,学我者死。”
  C.宋代诗人黄庭坚说:“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D.唐代文学家张说认为:“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
  4.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入我国古代诗文67篇(首),占全部课文数量的49.3%。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这一做法的理解。(4分)
  5.新时期,中国作家如何才能写出对本民族产生深刻影响的优秀作品?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大撤退(节选)  
  赵大年
  过了怀远,便是德胜。章校长感叹了一番,话说得相当多。大家心里都萌生了一种预感、直觉——可谁也说不出这是个什么征兆。或者,是他预感到一种什么“大限”将要来临了呢?
  您听,章校长又滔滔不绝地说开了。
  “……德胜这个地名,让我想起了北京的德胜门。都是以德取胜的意思。怀远这个地名也是如此,它的涵义跟北京的怀柔、湘西的怀化,大致相同。立言老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