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90字。
高中语文《故都的秋》《荷塘月色》联读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
(一)新课标和新教材,对大单元、大概念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这些要求,只有落实到我们的具体教学中,才能显示教学改革的力量。如果我们穿新鞋、走老路,那么,所谓的“新”都会被架空。比如,《故都的秋》《荷塘月色》之所以被教材编者摆在一起让学生联读,肯定是有其明显的意图的。我们如果仍然局限于一课一教,只是从一篇课文本身,而不是从单元的、联读的角度来教学比较,要达成新课标及新教材的目标,似乎是很难的。
(二)本单元散文教学中,不论是古代散文,还是现代散文,情景关系肯定是重中之重。到底有哪一些重要的情景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在具体的文本中是如何体现的,需要我们落实到文本实际之中。而且,从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角度,最好从语言实际而非概念推演中得到切实的体验。
(三)建立思考模型。语文主观题怎样回答,学生往往觉得不得要领,无从下手。比如,这样的情景关系辨析的主观题,也是如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尽量引导学生经由具体的研读,慢慢形成或者说归纳出一些路径来,不要仅仅指望总复习时,由一些课外练习题来“教诲”和指导。
二、教学目标
(一)对《荷塘月色》的行文脉络和写景特色有基本了解;
(二)对触景生情、情因景生及因景写情、借景抒情之情景交融的关系有一些基本把握。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二)全文阅读后,梳理情感脉络:
由于“ 心情颇不宁静”,于是想夜游月下荷塘,可见作者意在摆脱忧郁烦闷之情;沿着荷塘小路,作者觉得自己“ 自由的人 ”,从“且”字可以看出,作者的内心暂时充满 喜悦,尽管是淡淡的。
作者流连在荷塘边上,看到 月下的荷塘不一样的美景:月色 清淡 ,荷香 缕缕 。也看到荷塘上的月色 ;作者忘情于荷塘美景,顿生 怡然 之情。
再写荷塘四面,继续写出朦胧幽静之美,但越写越淡,段末仍生落寞之意。作者由眼前之景,忽然联想到古人采莲的盛况,《采莲赋》显示了当年热闹和风流,而《西洲曲》则表现了热烈和深情;不由得“惦着江南”了,但又终于回到现实。
全文围绕清华园月夜荷塘之游,写尽了独特的景色之美,抒发了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愁交织的复杂的情怀。
(三)重点语段剖析:
分析第4段。
提问:
1.本段从写法的角度来看,可以分成哪几个层次?从内容的角度来看,有可以分成哪几个层次?
先写荷叶荷花,静态;后写微风引出的荷香及叶子之间的状态,写动态。写景,可以静态,也可以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