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830字。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字词书写或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狭隘(ài)    坍(tān)塌    硬朗    见异思迁
  B.干涸(hé)    蜷(quán)伏    怂恿    神采奕奕
  C.恍惚(huǎng)    怅(zhàng)然    蓬勃    大相胫庭
  D.嗔(chēn)怪    蹒跚(pán)    缥缈    随声附和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不少的人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 ,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2)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 着。
  (3)从喧闹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 新生活的勇气。
  (4)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人类就世世代代 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A.热忱    凝神    摸索    绵延
  B.热切    凝望    摸索    延伸
  C.热切    凝神    探索    延伸
  D.热忱    凝望    探索    绵延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12月18日,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各方救援力量闻令而动、紧急驰援,在危急关头体现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
  B.随着快递量爆炸式增长,人工分拣无法应对超大规模物流需求,大量包裹堆积在快递网点或分拣中心,爆仓,滞后等情况十分普遍,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C.近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南沙首次下水试航,此举标志着我国深海探测能力建设和海洋技术装备研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D.《聊斋志异》多写花妖鬼狐之事,或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或讽刺世间百态的荒唐,有着丰富深刻的思想价值。
  4.下列加点实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非宁静则无以致远    致:达到 B.顾野有麦场    顾:看
  C.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 D.身亡所寄    亡:丢失
  5.下列加点虚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宋之丁氏        之:的
  B.以刀劈狼首        以:用
  C.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而:于是
  D.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于:在
  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指出,人要通过修身养德来达到“静”和“俭”的目的。
  B.蒲松龄的《狼》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着,悠闲地闭着眼睛,是为了迷惑屠户。
  C.《穿井得一人》中误会的产生,既因为丁氏的话有歧义,也因为人们轻信谣言。
  D.《杞人忧天》中,杞人因为对天地的构成不了解而产生不必要的担心和恐惧。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你能忍受枯燥吗?
  ①《卖油翁》中有句话,“无他,惟手熟尔”,是说学习的本质就是极致的重复。空手道的练习者可以重复挥拳的动作,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重复自己的管理守则——比如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开会,安排工作以及验收关键成果,每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也都有自己特定的技能可以重复……只不过,这种重复的确有些违背人性——当然,大部分对一个人身心有益的事总是违背人性的——那就是要重复“枯燥”。
  ②枯燥是任何学习过程中都会出现的心理状态,它意味着我们认为这项技能已经没什么新鲜的东西了,而我们的头脑总是格外渴望新信息的输入,毕竟新信息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出于这种渴望,我们就会认为当下正在从事的任务索然无味,从而产生枯燥的感觉。
  ③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④其实任何一种能力拼到最后,都是对细节的精益求精,但大部分人往往只满足于对轮廓的描摹。就像我们阅读一本好书,读第一遍时以为自己懂了,第二遍才发现原来还有很多可以学习的东西,第三遍又会有新的感悟。原因并不在于书的内容改变了,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