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27560字。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四大题23小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解题作答必须在答题卷(答题卡)上。答案书写在答题卷(答题卡)相应位置上(不能改动答题卡上的标题题号),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这是很明达的议论。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
②本书所谓经典是广义的用法,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集部。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子,得懂“小学”,就是文字学,所以《说文解字》等书也是经典的一部分。
③我国经典,未经整理,读起来特别难,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结果是敬而远之。朱子似乎见到了这个,他注“四书”,一种作用就是使:“四书”普及于一般人。他是成功的,他的“四书”注后来成了小学教科书。又如清初人选注的《史记菁华录》,价值和影响虽然远在“四书”注之下,可是也风行了几百年,帮助初学不少。但到了现在这时代,这些书都不适用了。我们理想中一般人的经典读本——有些该是全书,有些只该是选本节本——应该尽可能地采取他们的结论:一面将本文分段,仔细地标点,并用白话文作简要的注释。每种读本还得有一篇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这需要见解、学力和经验,不是一个人一个时期所能成就的。
④顾颉刚先生用浅明的白话文译《尚书》,又用同样的文体写《汉代学术史略》,用意便在这里。这样办虽然不能教一般人直接亲近经典,却能启发他们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这部小书也只是向这方面努力的工作。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
⑤书中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各篇的讨论,尽量采择近人新说;这中间并无编撰者自己的创见,编撰者的工作只是编撰罢了。
(节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序》(1942年),有删减)
材料二
①许多人家的中堂里,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的大牌位。天地代表生命的本源。亲是祖先的意思,祖先是家族的本源。君师是政教的本源。人情不能忘本,所以供奉着这些。荀子只称这些为礼的三本:大概是到了后世才宗教化了的。荀子是儒家大师。儒家所称道的礼,
1. 对本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文解字》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它是一部文字学的专著。
B. 作者认为适合普通读者的经典读本无所谓是原书全本或节选。
C. 中国古代思想家们习惯于用礼来合理地阐释社会治乱的原因。
D. 汉学者所传习的《礼仪》《礼古经》《周礼》都成书于战国。
2. 根据文中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编撰者本心是引导,他们庆幸启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深入读了经典作品。
B. 儒家礼治的形成与当时混乱的社会背景相关,它建立起社会秩序,教人节制、和平。
C. 以筌为鱼的做法指读者读了《经典常谈》后,对经典有粗略了解后而不去阅读原著。
D. 无用之用指古书看似不实用,实则有大用,这和庄子在《五石之瓠》中的观点相同。
3. 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主要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两种论证方法来论证了阅读经典的必要性。
B. 材料一从阅读经典的必要性、怎样阅读经典、编纂者的做法层层深入进行了论证。
C. 材料二论证语言通俗质朴,如第二段;又严密准确,如“相传”“大约”等词语。
D. 材料一、二论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材料一侧重编纂的目的,材料二侧重论证三礼。
4. 材料一第⑤段中作者说《经典常谈》书中各篇的讨论只是陈述,“并无编撰者自己的创见”。请结合材料二第③段的内容,谈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5. 请根据材料概括朱自清和叶圣陶两位大学者关于阅读经典的共同观点。
【解析】
【1题】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强加因果。结合材料一“本书所谓经典是广义的用法,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集部。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子,得懂‘小学’,就是文字学,所以《说文解字》等书也是经典的一部分”可知,《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就是经典的一部分,不是因为它是文字学专著。
C.“中国古代思想家们”范围扩大。有材料二第①段“可以知道儒家有拿礼来包罗万象的野心,他们认礼为治乱的根本”,是“儒家”。
D.“《礼仪》《礼古经》《周礼》都成书于战国”有误,材料二第④段说“《礼古经》已亡佚,《仪礼》和《周礼》相传都是周公作的。但据近来的研究,这两部书实在是战国时代的产物”。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B。
【2题】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悲惨世界①(节选)
[法]雨果
次日破晓,卞福汝主教在他的园中散步。马格洛大娘慌慌张张地向他跑来。
“我的主教,我的主教,”她喊着说,“大人可知道那只银器篮子在什么地方吗?”
“知道的。”主教说。
主教刚在花坛脚下拾起了那篮子,把它交给马格洛大娘。
“篮子在这儿。”
“怎样?”她说,"里面一点东西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