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250字。
江西省宜春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说明:
1.本卷共五大题,22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谯楼”,《辞海》的解释是:“古时建筑在城门上用以瞭望的楼。”据记载,袁州谯楼最初建于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十国,曾在人类科技史上大放异①______。谯楼上的天文仪器,组成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一套测时系统。②______的是,袁州谯楼采用铜壶滴漏来守时、报时和授时,其所测时间与我们今天的钟表相比,每天只差20秒。
1.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横线①处的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zài彩 B.zài采 C.zǎi彩 D.zǎi采
2.填入文中横线②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振聋发聩 B.巧妙绝伦 C.一目了然 D.独一无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时值冬季,万物笼罩在肃杀寂寥的氛围之中,而不畏严寒,敢于在此时绽放的花朵,非梅花莫属。梅花总是如诗如画,它的冷艳与坚强,仿佛是一份大自然赠予我们的宝贵礼物。它教会我们在困境中保持优雅,用坚韧书写生命的华章。梅花就如同那些历经风霜但仍然怀抱希望的人( )即使在最寒冷的季节,也能独自绽放出最美的光芒。梅以它的不屈告诉我们:______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仿佛一份大自然赠予我们的宝贵礼物
B.仿佛是大自然赠予的一份我们的宝贵礼物
C.仿佛是大自然赠予我们的一份宝贵礼物
D.仿佛是大自然一份赠予我们的宝贵礼物
4.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B., C.! D.。
5.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不仅生活艰难,而且值得热爱。 B.生活不仅艰难,而且值得热爱。
C.生活虽然艰难,但依然不值得热爱。 D.生活虽然艰难,但依然值得热爱。
6.学校文学社开展“校园之星”的新闻采访活动,你作为采访记者,采访本校获得“琴棋书画好少年”荣誉的张同学,请他分享成功的经验。下列用于采访的话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张同学,现在你给大家说说你成功的经验。
B.张同学,你好!感谢你接受我的采访,你能分享一下你是如何努力的吗?
C.张大师,你好!你能分享一下支撑你成功的“密码”吗?
D.张同学,你好!你能分享一下你在琴棋书画方面的趣事吗?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2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7-8小题。(4分)
寒食寄郑起侍郎①
杨徽之
清明时节出郊原②,寂寂山城柳映门③。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④楼高易断魂。
回首故山⑤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注释】①此诗作于北宋乾德(963~968)初至太平兴国(976~984)初,杨徽之贬为外官之时。②郊原:郊外原野。古代风俗,寒食节、清明节要踏青扫墓,出郊春游。③柳映门:宋代清明节、寒食节时有插柳于门上的习俗。④迥(jiǒng):远。⑤故山:故乡。
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点明了时节和出游的地点,写出了山城一派寂寞冷落的光景。
B.颔联二句:一远一近,一朦胧一清晰,透露出作者的闲适之意。
C.颈联即景抒情。“天寒”,点出了寒食节乍暖还寒的气候特点。
D.尾联以问句作结,写诗人回望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满怀离愁别绪不知讲给谁听。
8.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9-11小题。(10分)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①,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②,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一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③五万人,彀者④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⑤,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选自《史记》)
【注释】①代雁门:代地雁门郡,今山西宁武以北。②莫府:同“幕府”,指将帅出征时的住所。③百金之士:获得百金之赏的勇士。④彀者:善于射箭的人。⑤襜褴:部族名。后文的“东胡”、“林胡”都是部族名。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悉( ) (2)委( ) (3)率( )
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2)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11.请结合文中具体语句,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李牧的军事才能。(3分)
(三)默写(6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家国情怀,根植于人的灵魂深处。治理国家,孟子认为应多行仁政以得民心,反之则会失去民心和百姓的帮助,因为“(1)______,______。”(《孟子三章》):王维在出使边塞时,看到塞外雄奇壮美的风光“(2)______,______”(《使至塞上》),对祖国山河发出了赞叹;李贺在家国危难的时候,立下了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3)______,______”。(《雁门太守行》)。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11分)
雪落菘叶
高方
①第一次听说白菜别名叫“菘”时,心里跃起一个激灵。这让我想为新认识的“菘”写点什么。
②中国是白菜的原产地。古老诗集《诗经》中曾唱道:“采葑采菲,无以下体。”①“葑”逐渐变身为“菘”,是为白菜的古称。千百年来,当园圃里的菜蔬们渐次退场,只有白菜坚守到小雪时节,它更像是大地的呼吸,与松一般有不畏霜寒的傲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