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3270字。

  红山区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情监测试卷
  高二年级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 5 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庄子尤为强调精神的自由,因此《庄子》开篇便是《逍遥游》。他生逢乱世,生活穷困潦倒,却洒脱地鄙弃权势名利,坚拒楚相之职,竭力保持独立的人格和内心的自由。在他看来,顺从天道,自然而为,不为物累,方能旷达处世,泰然逍遥。所以《庄子•逍遥游》里说:“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即顺应自然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游于无穷的境域,便无须依赖外物。  然而,世人总有“机心”,心为俗物所羁绊,便难以达到真正的逍遥自由。  如《庄子•养生主》所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在庄子看来, 以有限的生命去追寻无穷的知识和利益,也是一种“机心”,这恰恰是为利益所累。如何能“不物于物”,达到逍遥的境界?庄子提出了“心斋”这样一种返璞归真的人生修行方式,即去除求名斗智的心念,消除由生理激起的贪欲,使心境达于空明之境。具体怎么才能返璞归真,庄子又强调,“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即当做到不为人工而毁灭天然,不为世故而毁灭性命,不为贪得而身殉名利,谨守天道而不离失去。
  与逍遥的心态相辅相成的是齐物论。齐物论包括齐物之论、齐同物论,以及齐物我等层面,希望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庄子•齐物论》言:“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在庄子看来,成心,即成见,是引发是非争执的原因。但是各派所见,其实只是一家之偏见,是非曲直其实并没有共同的标准。同时,万物相齐,地位平等。庄子认为世间万物本无美丑、高低、大小、尊卑之别,“物无非彼,物无非是”“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其分也,成也; 其成也,毁也”,即一切事物无所谓完成与毁坏,其实都复归一个整体,所有分别都是人们刻意区分出来的。  因此,庄子强调“丧我”,即去除成见、打破自我中心。
  高二年级 语文第1页(共8页)
  在他看来,圣人便不执着于是非争论,而依顺自然均衡之理,亦能以平等的心态看待世间万物之别。对待是非观念、万事万物如此,对待国与国之间的相处亦如此。同样,死生亦是自然的规律,能做到“相忘以生,无所终穷”,方是超然于物外。因此,庄子妻子去世后,庄子不仅不悲伤,反而鼓盆而歌。看似不近人情, 实则坦然面对、顺从生老病死之定律。正如他所强调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人合一,任其自然。
  (摘编自孙欣《〈庄子〉:旷达逍遥,天人合一》)
  材料二:
  《庄子》文本,虽也运用矛盾对立的逻辑思辨说理,如“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齐物论》)之类,且这种说理方法直接影响了汉晋佛经翻译,但其基本特点则是寓哲理于形象描述之中,创造了一个充满童真的文本世界。
  《庄子》文本创造了几个世界:一是恢诡的现象世界。庄子笔下的现象并非客观世界的描述,而是主观认知的呈现。如《秋水》中,河伯见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庄子认为, “以有涯随无涯”,这是危险的事情,是心为俗物所羁绊的表现,不能达到逍遥的境界。
  B.《庄子》文本注重艺术世界的形象化,也有矛盾对立的逻辑思辨说理,而且这种说理方法对汉晋佛经翻译产生了影响。
  C.庄子认为,圣人没有所谓的是与非的观念,而依顺自然均衡之理,能够用平等的心态看待世间万物的差别。
  D.《庄子》中的历史故事并不是真实的,庄子把故事置放在虚构的历史情境之中,使其蕴涵特殊的哲学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庄子追求逍遥游的境界,可以给现代社会的人们以人格独立和追求精神自由的启示。
  B.庄子强调“丧我”,启示人们,看待事物不要总以自我为中心,有时候要忘掉自我。
  C.《逍遥游》中的神人“游乎四海之外”,终于摆脱了“有待”,获得自由逍遥的境界。
  D.雨果《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形象脱胎于《庄子》中王骀、申屠嘉、叔山无趾等故事。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材料一第1段先提出“庄子尤为强调精神的自由”观点,接着引用《庄子•逍遥游》和《庄子•养生主》内容进行分析。
  B.材料二第2段以《秋水》中神话人物的叙述为例,证明庄子笔下的现象并非客观世界的描述,而是主观认知的呈现。
  C.材料一第2段先提出“与逍遥的心态相辅相成的是齐物论”观点,接着分别阐释了齐物之论、齐同物论,以及齐物我等概念。
  D.材料二第3段引用了《天下》中的话、郭象的注解和《逍遥游》中的话,阐释了庄子神人世界的内涵与意义,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请分别解释材料一中“心斋”和材料二中“无待”的含义。  (4分)
  5.请简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 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世界上最丑的女人
  【波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他娶了世上最丑的女人。
  作为一家颇有知名度的马戏团的助理,他专程去维也纳看她。这可绝不是预谋在先——他事先压根儿没想过自己会娶她为妻。可是一旦看到她,一旦过了最初的惊愕,他就再也无法将自己的眼睛从她身上移开。她长着一颗硕大的头颅,上面覆盖着肿瘤和肿块。一双流泪不止的小眼睛紧贴着低低的、满是皱纹的额头。
  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好让观众能回去向他们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或他们的孩子们描述这张脸,好让他们在拿镜子与自己的脸比较时,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