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9970字。

  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每题选出答案后,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的思维惰性是非常顽固的,他对某种文学史或文艺学现象的体认,总是喜欢从现成的、占优势的理论框架中寻找这一现象的价值和体系,不如此就仿佛感到无家可归,感到漂泊的悲凉。16-17世纪晚明和清代的评点家也是如此,他们要推重《三国》《水浒》《金瓶梅》《红楼梦》一类杰出的章回小说,就把它们纳入“史贵于文”的传统框架,拟之为《史记》,誉之“妙笔直逼龙门”。后人在评论这些晚明和清代的评点家时也是如此,一开口就把李卓吾、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们招呼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的理论世界中对号入座,往往使他们迷失自己的风采神韵,浑若刘姥姥进大观园,面对这陌生的洋货而难免有些傻头傻脑。为明清时代的这些评点家想一想吧,这实在令人有点“我有迷魂招不得”的感慨了。因此有必要突出强调,中国学者应该打破这重历史的困惑,有责任为杰出的评点家量体裁衣,以历史实际作为生长新理论的出发点,在叙事学研究中建立一种切合该学术文化史实际的学理评价体系,从而在对之进行现代学理阐释中,恢复历史文化应有的那份光彩。
  这里涉及一个理论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对中国评点家的研究,应该返回中国评点家的本体。按中国语义学的解释,就是返回这些评点家的本然状态。实际上,李卓吾、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们以小说戏剧评点的方式,创造了一个属于他们自己,也属于中国叙事学的丰富多彩的审美感悟和理论思维的世界。他们以自己的充满个性和感悟力的智慧,开始了无论在学术精神上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堪称“创造”的创造,创造出一种为西方世界所未见的评点学,一种在人类文学发展史上非常有趣味的读书批评的学问。这门学问和这种述学方式,在其产生的岁月里是具有非常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的,历三四百年而不衰,而使金评的《水浒》《西厢》,毛评的《三国》,张评的《金瓶梅》,成为二三百年间最有读者的流行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评点家是明清时代最重要的小说得以广泛传播的功臣,他们的评点本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里,以极大的优势压倒了没有评点的所谓“白头本”。因此谈论中国叙事学而不研究评点家,这样的理论体系是很难说具有多少“中国”特色的。
  应该看到,明清的评点家是把评点的对象作为独特的世界,投入了自己的智慧和生命的,读其书者切不可忽视这种心血的投入。环视天下,自此之前岂有这种文体?可以说,没有创造性的评点和评点的创造性,就没有李卓吾、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也没有脂砚斋。为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总喜欢从现成的、占优势的理论框架中寻找价值和体系,来解释自己对某种文学史或文艺学现象的体认,可见人的思维具有惰性。
  B.明清评点家们一开口就把李卓吾、金圣叹、毛宗岗们招呼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理论世界中对号入座,这显然是不妥的。
  C.无论在学术精神上还是表现形式上都堪称“创造”的明清评点学,有别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理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D.明清那些初期评点家们为了不浪费自己投入的生命和智慧,以惊世骇俗之论来推重自己的评点对象,以期获得先声夺人的效果。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第一段内容可以看出,我国在叙事学研究中缺乏切合本土实际的学理评价体系,盲目套用西方现成的价值体系会遮盖住明清评点家的光彩。
  B.金评的《水浒》《西厢》、毛评的《三国》、张评的《金瓶梅》之所以成为最受读者欢迎的流行本,是因为他们创造出的这种读书批评的学问新颖有趣。
  C.作者认为,研究中国叙事学,就要以历史实际作为生长新理论的出发点,如果不研究明清评点家,就会使该理论体系“中国”特色不明显。
  D.明清评点家在评点对象中投入了智慧和生命,倾注了大量心血,因此,他们在自己创造的评点世界中,充当着作品的评论者和读者的伴读者。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放在第三段末尾作为“惊世骇俗之论”例子的一项是(   )
  A.鲁迅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金圣叹说:“天下之文章,无有出《水浒》右者。”
  C.曹雪芹回顾《红楼梦》的创作过程,发出“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感慨。
  D.清代文人魏裔介评价《三国演义》:“世人鲜有读三国史者,惟于罗贯中演义得其梗概耳。”
  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5.在整本书阅读中,我们经常运用到评点这种阅读方法。明清评点家的做法给了你哪些启示?请根据文章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年头的小九九
  王琼华
  那时候,裕后街还有生产队。
  整个生产队里,常惹社员眼红的人物不是生产队长驼背叔,而是队里唯一的手扶拖拉机手黄建国。驼背叔能当上生产队长,有人说是背驼改运——大队支书在沙漠里当过运输兵,对驼峰颇有好感,也许是驼背叔背部隆起的样子一下子让支书看中了他。支书倒也没看走眼,驼背叔已经做了五六年的劳动模范。黄建国当上拖拉机手,倒不是驼背叔的选择。公社当时说,这一台手扶拖拉机谁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