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210字。

  忧乐交织 真情告白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归去来兮辞》一课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本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
  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陶渊明的诗,可以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情
  感,探讨陶渊明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价值,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
  力。
  学情分析
  通过初高中学段对陶渊明作品的学习,学生对陶渊明其人及其作品都不陌生,但认识和理解只停留在表层,如何让他们深入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进一步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提高鉴赏能力,则需要教师的适当点拨。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品味、涵泳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归去之乐情。
  2.由表及里,深读作者,学会辩证看待作者的情感。
  3.感受陶渊明的隐士情怀,理解其人生选择,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
  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品味、涵泳重点字词,感受作者归去之乐情。
  教学难点
  对比阅读,体悟作者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悲情并领会其生命哲理。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法、点拨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
  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李白《戏赠郑溧阳》
  浊酒寻陶令,丹砂访葛洪。——杜甫《奉寄河南韦尹丈人》
  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苏轼《与苏辙书》
  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辛弃疾《念奴娇•重九席上》
  陶渊明究竟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引得各时代的文坛巨擘一一称赞?今天我
  们再次走近陶渊明,品一品他的文,读一读他的心!
  二、品文
  任务一:诵辞文,感乐情
  1.诵读辞文,初步感知:师范读第一段,生齐读第二、三段
  2.品读动词,深入体会
  找一找文中的动词,体会归去之后闲适、宁静的生活情趣。
  引导学生体会:奔、眄、酌、抚、盘桓、琴书(名词活用为动词)等动作。(想
  象体会,请学生表演)
  点拨:“抚孤松”,孤松象征着卓然独立的坚贞气节,回归田园守住了节操
  让他感到身心愉悦。
  这些动词无不体现了作者归去之后的悠闲自在、怡然自得之情,也让我们享
  受到了天伦之乐、居家之乐、劳作之乐和出游之乐。
  三、体情
  任务二:寻矛盾之处,究“忧”之根源
  过渡:陶渊明跟随内心的选择回归了田园,做了一个简单的农民,他的农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