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10字。
《陈情表》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经过系统化、阶段性学习,他们已经具备自主学
习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够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理清行文思路,语言建构
与运用能力较强。本课教学中,学生遇到的难题,是如何体会文章委婉动人的陈
情技巧及植根于民族血脉的孝文化。因此,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审美情趣及
树立正确文化观是本节课重点。
教材分析
《陈情表》是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选自《陈情事表》,出自《华
阳国志•后贤传》,是中国古代散文史上的经典名篇。作者李密为终养祖母,动
之以情、晓之以理,写下感人肺腑的千古名篇。领会本课的真切情感及抒情艺术,
有利于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教学目标
1.推敲词语,体会作者的言内言外之意。
2.引导学生通过君臣之情体会文章的“情理之妙”,深入体会文章委婉的陈
情技巧。
3.把握文章承载的“孝”文化观念,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李密的陈情艺术。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承载的“孝”观念,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教学方法
诵读体会和鉴赏分析相结合;学生探究和教师点拨相结合。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臣”入课
“臣”象形字,像一只竖立的眼睛。人在低头时,眼睛即处于竖立的位置,
字形正表示了俯首屈从之意。一个臣字,初读只是一个人称代词而已,二人并非
君臣关系,李密在文中为何称臣?称臣的背后又有哪些陈情之苦?今天,我们就
一起来深入学习《陈情表》。
二、解读文题,初步感知
1.标题《陈情表》,可以从中读出哪些信息?
点拨:“陈”意为“陈述”“陈说”;“情”即情况、衷情、情理;“表”
是一种文体,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表达衷情的一种奏章。
2.针对文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点拨:(1)何人陈情?陈向何人?
(2)为何陈情?
(3)如何陈情?
知人论世:李密与晋武帝的人物简介、蜀晋时代背景。
三、君臣对话,体情悟理
1.通览全文,用文中一词来概括李密现在的处境。
点拨:狼狈——进退两难的情状。
2.请参考对话范例,揣摩君臣二人在陈情文字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