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0430字,答案扫描。

  怀仁市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试题
  语文
  命题:怀仁市教育局高级中学教研组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用之大用,如果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以下这几个方面:
  第一,与社会标准常常发生冲突的自我标准。
  有些事不符合社会标准,却符合自我标准。在自我的价值观与社会整体的价值观有冲突时,要知道什么是对自己的内心真正有益的。人是群居动物,群居就会形成社会规范与社会心理。人离开群体会感到没有安全感,所以从众是普遍的心理,俗话说“排队买肉香,人多饭好吃”,说的就是“羊群效应”(从众心理)。我们如何在人群中减少伤害,既保持自己,又不被孤立呢?这就涉及社会标准与自我标准之间的平衡,也就是内外之分。庄子既可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又可以“与世俗处”,这就是“我”与他人之间最好的关系。从社会标准来看,我们可能有不合常规之处,但从自我标准来看,那是真实的内心。庄子告诉我们真实的内心不可忽视,它是生命的内核。
  譬如我们的爱好,它换不来任何功利,却可以丰富内心,这便是无价之宝。今天很多家长让孩子学钢琴、学舞蹈,就是为了考级,为的是被认可或加分,结果牺牲的是孩子的本性、兴趣和独得其乐的体验。孩子越大,家长越为孩子的成绩、成功、成才焦虑,却往往忽视了对一个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成为他自己。那该怎么做呢?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更进一步,我们欣赏一朵花,我们静观一片云,我们发发呆,我们不与别人比优秀,
  那段时间便真的属于我们自己,是沉淀到我们生命中的扎扎实实的一部分。
  它的作用只有在人生关键处可以看到。一个内心丰富、纯粹、有所热爱的人,永远不会绝望。面对人生必经的各种坎坷,没有跟着人群跑的惊慌,而是拿出自己的心灵资源去应对。在我们今天拼命占有各种资源的时代,庄子告诉我们最大的资源是我们的内心。
  我的课上曾经有个学街舞的大学生,舞跳得非常好,他很想打一个耳钉,又怕别人说,非常纠结。在听完《庄子》后,他第二学期戴了一个非常好看的耳钉,与他的气质特别搭,脸上从容而自信。班超投笔从戎,鲁迅弃医从文……他们因为追随自己的内心,做出了适合自己的人生选择。庄子提醒我们,不要放弃我们自己的标准,当我们发现自己的选择与社会的标准不同时,只要你没有伤害和妨碍到他人,完全可以坚持自己的选择。
  第二,从不同的角度全面看问题的智慧。
  无用还意味着我们从一个角度看是无用,从另一个角度看会发现有大用。就像惠子总是从实用的角度看问题,生命便充满了困惑与沮丧。我们都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只有能从全局观察象的人才能看到真相,也才会了解象的用处不只在象牙或象腿。人要跳出已有的视野和维度,走开一步,这样看到的事物就更全面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样东西作用的大小,往往取决于我们从什么角度去看。有的孩子虽有多动症,结果最后却成了舞蹈家。人生就是这样,祸福相依,否极泰来。我们要学会变逆境为顺境,把不利变有利。像庄子《人间世》描述过的支离疏这个人,他虽然残疾丑陋,却得以保全性命,生活无忧。
  第三,不为外物所缚的心灵自由。
  很多东西无法增加你的财富,却能丰富你的生命,这便是自由,也是逍遥的意义。整个《庄子》最精彩的地方就在于庄子的通透与洒脱,他对自由的看重与对真性情的守护。《马蹄》篇说:“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就像马的自由奔放,人也有自由的天性。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也说,心灵自由的人才有创造力。这种创造力并非为了成名成家,而是一种生生不息的感觉,是自身的生命意义源源不断生发出来的状态。回顾浩瀚的历史,真正留下来的不是那些黄金白银或皇宫城池,而是精神文明。这种文明的创造尤其需要自由的心灵。
  庄子《大宗师》篇专门讲“真”是什么,以后我们会讲到。如同老子崇尚婴儿,庄子崇尚真性情,保持真性情大概是我们这一生中最能取悦自己的事。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人的率真、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也是一个社会生态最好的保证。诚信,更多是从人与人的合作与相处的角度来说的,真性情则是从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的心灵需要来说的。《渔父》篇对“真”也有一段精彩的概括:“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当你看到地铁上一张张面无表情的脸,百无聊赖地翻看着手机时,你会感觉到一个生动的表情多么来之不易,想象不到那些脸上藏起悲欢离合的人是如何在这个喧闹的城市硬生生地挺过每
  一天的。
  “逍遥”是你不仅做过飞起来的梦,而且醒了也要长出翅膀来。
  (摘编自林光华《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五十讲》)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寻找到社会标准与自我标准之间的平衡的人,才能在人群中找到最佳位置,保持自己,不被孤立。
  B.文章中用班超投笔从戎、鲁迅弃医从文的事例,意在说明不一样的选择会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C.作者认为,地铁上有些人面无表情,百无聊赖地翻看手机,他们不能以真性情来对待自己的心灵需要。
  D.“逍遥’是你不仅做过飞起来的梦,而且醒了也要长出翅膀来”指梦中形体能飞,现实中心灵获得自由。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第三段的内容可以看出,如果一味追求在群体中的安全感,虽然可让自己融入群体,但往往会失去自我。
  B.我们的某些不合常规之处其实是内心的真实表达,而重视内心的真实表达就是在重视人类生命的内核。
  C.保持真性情大概是我们这一生中最能取悦自己的事,因为“真性情”使我们可以不顾理法,让自己更自由。
  D.“强哭者,虽悲不哀”是指勉强哭泣虽然悲伤但不哀痛,因为他缺乏精诚之心,所以“不能动人”。
  3下列选项,与文中画线句描述的状态最一致的一项是()(3分)
  A.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B.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C.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D.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不少传播学者认为,媒介不仅通过它的内容影响人的认识、价值观和行为,一种媒介的出现、使用和普及以及它所形成的媒介工具环境本身,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的个性或人格。
  这方面,日本学者的观点很有代表性。例如,林雄二郎将印刷媒介环境和电视媒介环境中完成社会化过程的两代人加以比较,明确提出了“电视人”的概念。所谓“电视人”,指的是伴随着电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