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7920字。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2024年1月30日    试卷满分:150分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几年,电视剧市场蓬勃发展,每年都有几百部的上新和逾万集的播出,人们对优质作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这样一类作品:它们具备精品剧的品相,一开始就给足人们观剧期待,然而随着剧情推进,陆续出现人物形象不连贯、剧情不合逻辑、结尾仓促等问题。比如,前不久一部非常火的家庭剧,情感刻画细腻、演员演技精湛、主题令人耳目一新,始播就赢得广泛好评。遗憾的是,该剧后半部整体质量下降,口碑随之滑坡。这类“半部好剧”的现象当前比较普遍。
  相比于泛泛之作,“虎头蛇尾”的作品更令观众感到遗憾。电视剧出现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剧本不扎实。电视剧体量大、播出周期长、收看门槛低等特性,使其具有“陪伴”属性,能否迅速与观众建立共情,是很多编剧创作时首先考虑的问题。为了吸引眼球,编剧会在电视剧开头设置各种悬念,埋下各式伏笔,让观众迅速融入其中。但随着剧情的深入和多线叙述的开展,人物不断增加,故事变得复杂,很容易出现情节衔接不畅、人物设置前后矛盾等问题。如何避免出现“半部好剧”现象?编剧在动笔前要做大量准备工作。比如,可以为每个角色设置一份详尽的人物报告,这样不仅会让一个个角色立体丰满,还可以有效减少情节前后不一致的情况。好的编剧不仅要保持“局外人”的客观冷静,随时审视故事前后的连贯性,还要在情感上完全投入到作品中,与剧中人物同呼吸、共欢笑,这样塑造出来的人物才可感可信,否则很容易把角色变成仅仅推动情节的“工具人”,虽然起初惊艳,后期却黯然失色。
  电视剧创作是团体协作的项目,避免出现“半部好剧”现象需要整个行业提供支持。很多电视剧拍摄周期紧张,只有故事大纲或者前几集内容就立项拍摄,没有给“一剧之本”留有足够创作时间。为赶进度,有的作品往往多个编剧联合创作,这种情况尤需整体统筹,避免出现前后不一致问题。
  “半部好剧”现象,也与当前电视剧盈利模式有关。《中国电视剧风向标报告2022》显示,仅2022年1月至8月,上新电视剧60部、网络剧162部。当前网络视频平台是电视剧播映的重要渠道,电视剧也是各平台吸引会员以增加营收的重要抓手。在这些视频平台上看剧,往往前几集免费,继续看下去就需要购买“会员资格”。因此,制作方往往在一部剧的前几集上花费最多心血:将节奏紧凑、高潮迭出的内容前置,吸引观众掏钱观看。
  倾力打造作品“开头彩”本无可厚非,但作为集合各种社会资源、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的文艺创作者,如果只追求“短平快”、赚“快钱”,让一部有可能成为精品剧的作品止步于“半部好剧”,就会格外让人“恨铁不成钢”。“半部好剧”的“希望”在于,它显示出当前电视剧创作者具备打磨精品的潜力,而差的这一口气,恰恰是严谨的创作态度和执着的艺术追求。为了写《大工匠》,编剧高满堂曾长期在工厂体验生活;为拍好《大江大河》《人世间》,主创团队对细节严格把控,小到一碗肉在剧中年代怎么吃,都认真“考据”一番。水平有高低,质量有高下,但创作态度和创作追求决定着作品最终呈现的品格。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四大名著改编电视剧,到《士兵突击》《闯关东》《潜伏》《父母爱情》,再到走出国门并受到海外观众欢迎的最新网络剧,经典的诞生都是主创人员耐得住寂寞、用心创作的结晶。期待我国剧集创作去掉浮华浮躁,重视创作规律,让“半部好剧”成长为精品力作。
  (摘编自任飞帆《让“半部好剧”成长为精品力作》)
  材料二:
  且看,陈数、雷佳音搭档的《和平饭店》前10集,情节推进中,悬念迭着悬念,叫人一秒都不舍得快进。可10集过后,易容、掉包、制毒、徒手劫刑场等反逻辑、反常识的剧情一再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半部好剧”总是前面几集或者十几集精彩,给足人们观剧期待,但后面就一集不如一集,越往后水平越低,口碑直线下降。
  B. 编剧在电视剧开头设各种悬念、埋各式伏笔,目的在于吸引眼球,建立共情,让观众迅速融入其中,从而激发和保持其观剧欲望。
  C. 像《和平饭店》《美好生活》等网络评分高开低走的作品,都应该像《士兵突击》《潜伏》一样从“半部好剧”成长为精品力作。
  D. 编剧在剧情里注水,使情节拖拖拉拉,剧集愈来愈多,根本原因是抓住了大部分观众在观剧的过程中不会一怒弃剧的心理。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那些“虎头蛇尾”的剧作比泛泛之作更令观众感到遗憾,是因为它们有成为精品的基础,观众的期望值较大。
  B. 如果编剧能以“局外人”的客观冷静审视故事,在情感上完全投入到作品之中,精品力作的产生就值得期待。
  C. 编剧高满堂为写好剧本长期体验生活,《大江大河》主创团队严格把控细节,这种创作态度有利于作品的成功。
  D. 如果《台湾往事》15集之后的各集,依然能关乎国家情怀,就可以成为经典,就能改变评分高开低走的趋势。
  3. 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段举出 家庭剧例子,论证了“半部好剧”的口碑必定是高开低走。
  B. 文章主体部分从剧集创作、盈利模式等多方面指出了“半部好剧”的成因。
  C. 从文章第四段数字的对照来看,网络视频平台已是当前剧集播映的重要渠道。
  D. 文章基于创作者有打磨精品的潜力,提出了让“半部好剧”成精品的观点。
  4. 两则材料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分析。
  5. 怎样才能避免“半部好剧”的产生?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A.“但后面就一集不如一集,越往后水平越低”错,原文只是说“随着剧情推进,陆续出现人物形象不连贯、剧情不合逻辑、结尾仓促等问题”,并没有说一集不如一集。
  C.“像《士兵突击》《潜伏》一样从‘半部好剧’成长为精品力作”错,文中并没有说《士兵突击》《潜伏》原来 “半部好剧”。
  D.“根本原因是抓住了大部分观众在观剧的过程中不会一怒弃剧的心理”错,根本原因是盈利。且少了“在没有更好的剧集替代前”这个不“一怒弃剧”的前提。       
  故选B。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八小时
  童村
  他一定不会想到,在吕家菜园子,当那几个身背长枪的日伪军七手八脚把他抬到雪爬犁上的时候,他的生命时间还剩下最后的8小时。
  大雪覆盖的山路上,那匹紧拉着雪爬犁的老马,在马鞭的催促下,一边喷着浓重的雾气,一边吃力地向前奔跑着……
  他能够猜得出来,接下来到了分驻所敌人要对他做些什么。那些没完没了的严刑审讯,无非是让他带领抗联缴械投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