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090字。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无误后将本人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A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A卷第Ⅱ卷及B卷为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摇曳(yè) 劫掠(loè) 自惭形秽(huì)
  B.亵渎(dú) 阔绰(chuò) 附庸风雅(yōng)
  C.恪守(kè) 撩逗(liāo) 持之以恒(héng)
  D.炊烟(chuī) 桑梓(zǐ) 不省人事(xìng)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总是可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B.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痴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
  C.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
  D.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惧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3.下列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成都青羊,从古至今人文荟萃:西汉文翁,开创地方官办学堂之先河,丰功伟绩,标榜史册;诗圣杜甫,虽寄身茅屋,却望广厦万千,大庇寒士,其忧国忧民情怀不言而喻;十二桥烈士,前仆后继,舍身求法,为求真理不惧牺牲……
  A.丰功伟绩 B.不言而喻 C.前仆后继 D.舍身求法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青羊区是古蜀文明发源地之一,孕育了超过3500年以上的厚重历史,是天府文化核心承载区和集中展示地。
  B.随着青羊区唯一一所民办学校转为公办,使青羊区基础教育沟“优质均衡”的总体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C.经过精心策划与准备,第12届世界运动会全球推广活动顺利启动,标志着成都2025“世运会”进入全面筹办。
  D.“2023雨果奖”在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上揭晓,中国作家海瀍的小说《时空画师》荣获最佳中篇小说奖。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淫雨 通:霪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拏 一作:余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春和景明 景:景色
  B.射者中,弈者胜 射:投壶
  C.觥筹交错 筹:酒筹
  D.拥毳衣炉火 拥:裹、围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处江湖之近则忧其君 B.然则何时而乐耶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杂然而前陈者
  C.行者休于树 D.则有去国怀乡
  于我如浮云 入则无法家拂士
  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A.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B.我尝试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做法,为什么呢?
  C.我尝试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