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题材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题材:咏物言志.docx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题材:讽喻类.docx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题材:思妇闺情类.docx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题材:讽喻类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田家行
  【唐】王建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幅“檐下缫丝图”,虽然天气热,但蚕妇们愉快地忙碌着,似乎只感受到带着麦香的怡人清风。
  B.五六两句写村民忙于家蚕的丰收,无暇顾及野蚕。野蚕化娥出茧,在桑叶间飞来飞去,衬托出村民的喜悦心情。
  C.七八两句写村民们拿辛勤劳动所得的粮食、绢匹交租,因为丰收,粮食足够应付官家,反映村民们的喜悦心情。
  D.本诗运用了白描手法,前八句精练地勾勒出一幅幅丰收年景图,整首诗前后映衬对比,从而突出了诗歌的主旨。
  2.顾瞒在《批点唐音》中评价本诗“愈鄙愈切,然无乐府浑厚气”,请结合本诗最后四句的内容,谈谈本诗表达的“真切”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雪诗
  张孜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①泥四壁。
  到处爇②红炉,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汗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注】①〔椒〕植物名,古人常以椒末和泥涂抹墙壁,取其温暖芳香之意。 ②〔爇〕焚烧。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两句用“鸟雀难相觅”写出了长安冬天冰天雪地的情景,为后面情感的抒发营造了氛围。
  B.“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两句写室内陈设,分别用“到处”与“周回”来修饰“红
  ……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题材:思妇闺情类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从军行七首(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下列对诗人及以上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军行》首句点明了地点——荒寂的原野,第二句点明了时间——秋天,这种时间环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
  B.《从军行》三、四句点明了征人正在关山上望月吹羌笛,希望将自己的“万里愁”融入笛声之中,并由“海风”吹走。
  C.《闺怨》前两句的“闺中少妇”的心理是“不知愁”,并用“凝妆上翠楼”这件事来表现此时她欢乐自娱的心态。
  D.《闺怨》中“闺中少妇”的夫婿去“觅封侯”,与盛唐国力强盛,不少人对立功边塞“觅封侯”有浪漫主义的幻想有关。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别赏析这两首诗的三、四句。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怨歌行
  [汉]班婕妤【注】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注】班婕妤:名班姬,少有才学,善辞赋,成帝时选入后宫,不久立为婕妤,后为赵飞燕所谮而失宠,幽居于长信宫。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以团扇自比,托物言志,通过写团扇从“出入君怀袖”到“弃捐
  ……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题材:咏物言志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其四)
  苏轼
  萱草虽微花,孤秀自能拔。
  亭亭乱叶中,一一劳心插。
  牵牛独何畏,诘曲自牙蘖。
  走寻荆与榛,如有宿昔约。
  南斋读书处,乱翠晓如泼。
  偏工贮秋雨,岁岁坏篱落。
  【注】此诗写于苏轼在任凤翔签判期间,时苏辙留京侍父,这是兄弟俩第一次远别。三年多里,诗赋往还,唱和甚多。萱草,又名忘忧草,俗称黄花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
  A.“亭亭”写萱草高高挺立的秀美姿态,突出其孤秀自拔的精神丰姿。
  B.“芽蘖”“走寻”写牵牛生长蔓延的生命姿态,是其“独何畏”的具体表现。
  C.“南斋读书”暗点园中主人的生活,“乱翠”“如泼”视听结合,突出景物特点。
  D.全诗运用拟人、比喻等多种手法描绘景物,形象鲜明,既具情趣,又兼理趣。
  2.诗人借萱草、牵牛寄寓怎样的哲思?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①
  杜甫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②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榈③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④。
  注:①此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的秋天。此时诗人正寓居在长江边的夔州西阁。②双杵:古代女子捣衣的用具。③步榈:檐下的走廊。④凤城:指长安。
  3.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4.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声
  陆游
  其一
  萧骚①拂树过中庭,何处人间有此声。
  涨水雨馀晨放闸,骑兵战罢夜还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