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860字。

  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众所周知,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唐诗大大发展了歌行体样式,丰富了诗歌内容,成为不可逾越的高峰。“唐诗宋词元曲”之说,其中把诗归结于唐,由此可看出唐朝在诗歌历史上的垄断之势。唐保存在《全唐诗》中的诗作40000多首,无数诗坛泰斗,如满天繁星,熠熠生辉。鲁迅先生感叹:“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作完,此后倘非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再动手了。”
  唐诗的繁荣大抵有三个阶段,即景云中至安史之乱前后(盛唐和代表转折时期的集大成的杜甫);贞元、元和间的中唐诗坛;大和、大中间的晚唐初期诗坛。三个阶段,各自繁荣的特点,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诗歌思想主要倾向的不同,而这则直接受到士人心理状态的影响。
  盛唐诗人之追求风骨、兴象、自然的美,与此时士人强烈的入世思想,与他们对建立功业的热烈向往,与他们的充足自信心是分不开的,是他们这种情怀在美学理想上的反映。近百年的安定繁荣,国力强盛,培养了这一代士人的昂扬精神风貌。他们的豪雄气概与建立功业的强烈愿望,几乎处处流露出来。一大批诗人把边塞写得那样神奇壮伟,山河、功业、豪情,完全融为一体;向往、追求、理想,一切都带着明朗基调与乐观情绪。这就是盛唐风骨的思想基础,也就是盛唐风骨表现出清刚壮大的特点,而不同于魏晋风骨悲怆慷慨的原因。可以说,没有这种昂扬的精神风貌,就不会有盛唐风骨,盛唐诗歌之所以为盛唐诗歌,也就难以想象了。
  唐代社会衰败的到来,特别是安史乱起之后,政局的突然变化在士人中引起了不同的心理反响。像杜甫那样,同情生民疾苦,系念朝廷安危,一片忠心,一腔血泪,遂在创作中走向写实,于“世上疮痍”中成为“诗中圣哲”。诗歌思想从盛唐的倾向于理想主义转变为杜甫的倾向于写实,当然与战乱引起的杜甫复杂的心理状态的变化有关。但不久,另一部分士人便表现出了另外的倾向,他们在突然到来的大战乱面前表现出了出世的心理状态。“时艰方用武,儒者任浮沉”,他们原先那种渴望立致卿相、建立不世功业的理想,被安史之乱和继之而来的藩镇割据、外族入侵、战乱连绵的政局一扫而光,他们感到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不可逾越的高峰,形成了诗歌史的垄断之势,浩如烟海,名家辈出。鲁迅不禁感叹到:“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作完。”
  B. 盛唐诗以及转折时期的杜甫诗歌带来了唐诗第一阶段的繁荣,但安史乱起后,部分士人一扫盛唐入世心态,第一阶段在过渡中渐渐结束。
  C. 贞元至元和年间,面对王朝的困境,士人们表现出强烈的改革精神,在改革成功的激励下,涌现出众多优秀诗人,诗坛再度进入了繁荣。
  D. 唐诗最后一个繁荣阶段出现在晚唐初期。在这一阶段,士人视野转向了对历史的回顾思索和闺阁庭园,诗歌带有了细腻的情思与技巧。
  2. 根据材料内容,对下列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风骨”可喻指人的品格,在文中则是一个古典文学理论术语。“盛唐风骨”是说盛唐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清刚壮大、昂扬向上的特质。
  B. “入世”指投身社会,渴望建功;“出世”则相反,指超脱尘世,回归自然。《梦游天姥吟留别》反映的便是李太白入世不顺后的不羁。
  C. “写实”在文中指诗歌创作关注社会、反应现实,与“浪漫主义”是相对的。文中第四段所说的“理想主义”指的应该就是“浪漫主义”。
  D. “智囊”比喻足智多谋的人,在文中应指为统治阶级谋划的知识分子。贞元、元和年间,他们虽政见不尽相同,但幻想中兴的愿望一致。
  3. 下列说法不能证明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汉末动乱,人心思统,曹操在赤壁大战前高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B. 先秦政治宽松,诗歌萌如春笋,诸如《静女》之类的爱情民歌大量涌现。
  C. 东晋腐败,求仕艰难,陶潜 看破官场后写下“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D. 北宋柳永入仕不成,浪迹市井,其作品基调依然与时代的繁荣相得益彰。
  4. 假如让你结合本文观点对《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出对比评论,请列出评论要点。
  5. 从议论文写作的角度来讲,最后一段给我们什么启示?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改革成功”错误,第6段明确说“随着改革 失败,中兴成梦”,改革没有成功,选项与原文矛盾。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C.“文中第四段所说的‘理想主义’指的应该就是‘浪漫主义’”错误。文中的“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内涵不一样,前者原文有“渴望立致卿相、建立不世功业的理想”,是基于信仰的;后者是大胆的想象和夸张,超凡脱俗;两者不能划等号。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2010年的最后一天,早上八点半,我被手机短信闹醒,去看,才知道史铁生去世的消息。
  铁生的生命结束在离他六十周岁生日差四天。我本想那天晚上给他打个电话,以往一年将逝都跟他说上几句,祝他们新年快乐。现在,无处可跟他说话。
  他跟我投缘,也许因为我们有相似的经历,都曾当过知青,都是病退回城,都曾在里弄加工组工作,都属残疾人,都写作。但他站不起来了,我还能弯曲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