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660字。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用规定的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贴条形码区。请保持条形码整洁、不污损。
3.本卷试题,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规定作答;凡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的,其答案一律无效。答题卡必须保持清洁,不能折叠。
4.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内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规定的笔,按作答题目的序号,写在答题卡非选择题答题区内。
5.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深圳是城市成长史上令人瞩目的一个奇迹!经济奇迹自不待言,一种带有鲜明深圳色彩的“深圳文化”也已现雏形。观测深圳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辨识其独特的精神指纹与观念内核,无疑将给当代城市文化发展带来有益启示。
从文化遗产、阅读文化、文化创意产业产出、文化与科技结合、文化创意人才等常见的文化统计指标来看,深圳已经是一个颇具活力的文化都市。我们关注的焦点不只是深圳的文化肖像,而是想追溯深圳文化的精神指纹和观念内核,追索深圳长成今天这个模样背后的非物质原因。
城市精神是抽象的,难以描述。也是具体的,它可以表现为城市人的各种观念,我们可以“借一斑略知全豹”。犹如人可以依照不同的指纹区分一样,不同的城市,也有足以标识自身独特性的精神指纹。我们回顾一下深圳的精神指纹:
“敢为天下先”“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80年代,市场经济制度的率先探索,带来横空出世的“深圳观念”。然而,率先建立市场经济制度,也给深圳文化打下了深刻的市场至上、功利主义的烙印。
“英雄不问出处,来了就是深圳人”“与国际惯例接轨”,90年代后,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和特殊的移民人口,形成深圳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开放心态及开拓创新、干事创业的拼搏精神。当然,深圳也不可避免地遇到移民社会的种种问题。大量的移民孤独感、漂泊感长期难以消除。一度深圳人际关系冷漠、个人奋斗盛行。深圳人长期并没有形成对自己城市的身份认同,来深圳赚点钱回老家,曾是很多人的想法。
文化市场化带来大众文化的兴起、西方文化的冲击和价值观念、审美取向的多元化,促进了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相比迅速兴起的文化市场,深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服务、文化精品创作基础比较差。80年代才开始兴建基础文化设施,大学、文化机构、研究机构少,吸引容纳的专业人士也十分有限。当然,文化的市场化,也促进了文化与经济的结合,深圳也在承接外来动画、服装、广告、玩具礼品、包装印刷、珠宝首饰等加工的过程中,领先全国,搭建了文化创意产业最早的框架。
在消费与身份认同上,以经济取向为主的价值观逐渐形成。深圳作为“先富起来”、拥有大量外来人口的新城市,贫富分化相对明显,职业乃至住所变更都十分频繁。很长一段时间,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始终是生活在深圳的人的一大心病。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深圳无论在经济还是文化上的成长史都令人瞩目,仅从文化遗产、阅读文化、文化创意产业产出的统计指标来看,深圳已经是一个颇具活力的文化都市。
B. 作者关注的焦点并不是深圳的文化肖像,而是想追溯造就深圳成长奇迹背后的非物质原因。
C. 城市精神是抽象的,它可以表现为城市人的各种观念,每个城市都有标识自身独特性的精神指纹。
D. 深圳的精神指纹,带有市场经济、移民、全球化等多方面的烙印,为深圳带来诸多积极意义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在某些方面带来一定的消极作用。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来了就是深圳人”,表达着居住在这个城市里的人们内心对归属感的呼唤,移民的孤独感、漂泊感难以消除。深圳人并没有形成对自己城市的身份认同。
B. 2010年深圳媒体开展“深圳观念”评选,有助于总结改革开放经验,凝聚城市力量,评选出的“十大观念”同样带有中国特色、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移民、全球化的烙印。
C. 从评选出的“十大观念”可以看出,深圳是一座追求发展、实干、改革、创新、文明、奉献、开放、包容等文化理念的城市。
D. 总结深圳的文化特征和观点内核,为深圳进一步总结提炼城市精神、凝聚城市认同、形成富有竞争力的文化价值观,推动深圳文化成长成熟,做出了积极探索。
3. 下列选项,适合作为“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特区建立早期深圳精神的观念”的一项是( )
A.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B.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C. 敢为天下先。 D. 来了就 深圳人。
4. 文化统计数据为观测、评估深圳文化的发展状况提供了重要参考。文中说“从文化遗产、阅读文化、文化创意产业产出、文化与科技结合、文化创意人才等常见的文化统计指标来看,深圳已经是一个颇具活力的文化都市”,如果让你统计深圳的“阅读文化”数据,你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做统计?
5. 深圳老博物馆门前一尊名为“突破”的雕塑,和深圳市委大院门前一尊名为“拓荒牛”的雕塑,被普遍视为深圳精神最恰当的象征。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 “深圳无论在经济还是文化上的成长史都令人瞩目”错,根据“深圳是城市成长史上令人瞩目的一个奇迹!经济奇迹自不待言,一种带有鲜明深圳色彩的‘深圳文化’也已现雏形”可知,在文化上“深圳文化”只是已现雏形,并不能说其成长史令人瞩目。
B. “作者关注的焦点并不是深圳的文化肖像”错,根据“我们关注的焦点不只是深圳的文化肖像”可知,其中的“不只是”表明“深圳的文化肖像”也是作者的观注对象之一。
C. “城市精神是抽象的”错,根据“城市精神是抽象的,难以描述。也是具体的”可知,城市精神不仅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
故选D。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玻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