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8040字。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全市统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国传统文化曾经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成果。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于西方近代文明的发轫起过促进作用,这是西方学者从培根以来所共同承认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曾受到西方伏尔泰等著名启蒙思想家的高度推崇,也是历史事实。这些都不是偶然的。中国对于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是有目共睹的真实情况,这是不可抹煞的。
  ②在欧洲、西亚以及印度,宗教是维系人心的力量。他们从上帝、神、佛的信仰中引申出道德原则。唯独在中国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学不以对上帝、神的信仰为道德的根据。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孔子对鬼神持存疑态度,以为“义”的根据不在神而在于人民的生活。孔子再传弟子公孟子(即曾子弟子公明高)倡言“无鬼神”。儒学不信鬼神,不讲来世、不信天堂地狱和因果报应,而对于道德却有坚强的信念,将道德的根源归之于人的本性或群居的需要,虽然还没有达到科学的道德观,但已基本上摆脱了有神论的道德观。儒家的道德观可以称为人本主义的道德观,比宗教的道德观为高明。
  ③“相反相成”“物极必反”,这是古代儒家与道家的共同观点。以这类观点为指导的思想方法,用西方的名词来说,就是辩证法,所谓辩证法即是揭发思想言论中的矛盾并解决思想言论中的矛盾的方法。如果用中国固有的名词来说,可以称为“辨惑法”。孔子及其弟子很注重“辨惑”。《论语》说:“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既欲其生又欲其死,即是自相矛盾。“辨惑即是辨别自相矛盾,正与西方所谓辩证法意义相近。中国古典哲学和医学都长于辩证思维,这是值得赞扬的。
  ④儒家承认人有独立的意志,并宣扬道德的自觉性。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不可夺的志即是独立意志。孔子赞扬伯夷、叔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即赞扬伯夷、叔齐坚持自己的独立意志。孔子以“仁”为道德的最高准则,而认为“仁”乃是人的道德的自觉,他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以为人们生而具有“仁义忠信”的道德意识,因而具有内在的价值。儒家肯定人人都有内在价值,这种内在的价值是天赋的,是不以社会地位而转移的。孟子的这种人格价值论,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孟子更提出“大丈夫”的人格标准,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是伟大的独立人格的明白宣示。
  ⑤儒家重视人伦,但是先秦儒家认为,子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儒家伦理政治学说受到西方一些著名思想家的高度评价,四大发明也对西方近代文明的发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B. 儒学不把宗教信仰作为道德的根据,而将道德的根源归之于人的本性或群居的需要,已经摆脱了有神论的道德观。
  C. 古代儒家、道家主张的“相反相成”“物极必反”,体现了辩证思维,以其为指导的思想方法和西方的辩证法意义接近。
  D. 汉儒的“三纲”说,改变了先秦儒家“从道不从君”的伦理内容;宋儒宣扬的主张则将臣对君演变为绝对服从的关系。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孟子倡导的“无鬼神”,比孔子“敬鬼神而远之”思想更进一步,丰富了先秦儒学的内容。
  B. 作者引用孔子:“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是为了证明儒家以“仁”为道德的最高准则。
  C. 历史上的“特立独行”之士,不屈服于权势,不随俗俯仰,都具有孟子所说的伟大的独立人格。
  D.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主要体现在保卫民族主权、维护民族尊严方面,凡为此奋斗者都令人敬仰。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③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老子》)
  B.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张介宾《景岳全书》)
  C. 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张载《太和》)
  D.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
  4. 本文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哪些特征?请简要概括。
  5. 有人提出中国传统思想中还没有“真正的人”、缺乏独立人格观念。请根据本文相关内容,写出反驳要点。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已经摆脱了有神论的道德观”错误,说法太绝对。根据原文“但已基本上摆脱了有神论的道德观”可知,儒学并非彻底摆脱了有神论的道德观。
  故选B。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家宝(节选)
  赵树理
  有个区干部叫李成,全家一共三口人——一个娘,一个老婆,一个他自己。他到区上做工作去,家里只剩下婆媳两个,可是就只两个人,也有些合不来。
  在乡下,到了阴历正月初二,照例是女人走娘家的时候,在本年(一九四九年)这一天早饭时,李成娘又和媳妇吵起来。
  李成娘叫着媳妇的名字说:“金桂!准备准备走吧!早点去早点回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