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3310字。

  2024年广西示范性高中高一3月调研测试语文学科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弹幕具有鲜明的社群性,它按照兴趣重新分化和组织人群,其“人情味”常被理解为一种陪伴感。换言之,弹幕并非静态文字,反而可被视作某种语言交际行为。弹幕中经常出现类似于“兄弟们把……打在公屏上”“感谢指挥部,空降成功”之类的套话。“兄弟们”“指挥部”,虽是云聚云散的虚拟“群体”,却让人在某段时间内拥有真实的集体感。移动客户端的屏幕虽更加私密化,但却便于串联出基于个人兴趣的“云集体”。尤其在弹幕领域,人们共同注视的屏幕,被开放为“公屏”。公屏是一方舞台,多种腔调、多样人格都被鼓励,从而“可视化”了远超于个体的流动思绪与集体智慧。这也正是弹幕的独有魅力,以其集体智慧折服个体观者。当个体需要陪伴时,可以打开弹幕,在云端偶遇知音同好。而弹幕语言自身带有的圈层壁垒,那些外人听不懂的“黑话”,给身处其中的个体带来了归属感。由此,个人对群体感的渴求得到有效满足,而且实现了群己关系的微妙平衡。一键开关,进退自由,为使用者提供了最具安全感、控制成本最为低廉的参与方式。
  弹幕所带来的社群感是一种流动的、灵活的、富有弹性的文化生活形式。这些“小群体”基于共同趣味形成,而并非强制性、先天性、普适性的。它们的寿命也不一定长,但短时间内的连接感、归属感很强。相比起面对面、直接的社会性,“远距”社交文化的出现是划时代的。当代青年越来越习惯在“远距”中发展纵横交织的关系网,穿越人机界面,漂浮于自己的电子社群,从中成就自己的社会性。
  (摘编自李静《弹幕文化的三重影响:经验主义、远距社交与“趣味劳动”》)
  材料二:
  弹幕批评能够充分挖掘语言符号的表达能力,及时且精要地将读者的观看情绪、情感变化表达出来。这种表达不同于以往静态的、理性的批评方式,具有动态性、情感性。这意味着视频观看者会随着作品内容的变化不断产生新的理解、新的点评,并进行持续性的融合呈现。在弹幕批评中,每一个词的使用都包含着极为丰富的修辞、情绪等价值,通常在嬉笑怒骂之间完成对作品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认为,“公屏”是展示、包容多样化的舞台,它通过弹幕的形式让个体的流动思绪和集体智慧得以展现。
  B.材料一认为,通过弹幕聚集的“小群体”是基于共同趣味后天自愿形成的,其寿命都不长,但短时间内具有很强的连接感和归属感。
  C.材料二认为,弹幕批评能及时、准确地传达观看者的情绪,敢于下判断,而当下的传统批评往往绕来绕去地表扬批评。
  D.材料二认为,弹幕批评具有传统批评模式所不具备的时效性,能够让观众及时了解到文艺作品的优缺点,提高欣赏效率。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弹幕批评能充分挖掘语言符号的表达能力,因此其中每个词都包含丰富的修辞和情绪等价值。
  B.弹幕可以联结作品、创作者和观众,并让三者彼此之间互相转换,进行多向度的互动和反馈。
  C.传统批评的门槛较高,而弹幕批评降低了批评的门槛,普通观众也能参与其中。
  D.弹幕批评对人们辨别作品质量的帮助有限,因为观众并不在意视频是否原创。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第一段以弹幕中常见的套话为例,具体说明弹幕能给人带来归属感和集体感。
  B.材料一先从弹幕具有鲜明的社群性说起,最后点明弹幕文化带来的影响之一是远距社交。
  C.材料二前三段都将弹幕批评与传统批评进行对比,以说明弹幕批评与传统批评模式的不同。
  D.材料二整体上采用递进式结构,从四个层面分析了弹幕批评的特点,框架清晰,一目了然。
  4.请简析材料二中“大部分”“一定程度上”等词语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则材料都谈到弹幕的社交功能,但其阐述的角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大关丁
  冯骥才
  丁家原本是浙江绍兴的一个望族,燕王扫北来到天津,祖上在北城外南运河边弄到一个肥差——钞关的主事。丁家掌管这钞关在城北,人称“大关丁”。他家的大少爷丁伯钰也非比常人,他玩有玩的绝门,吃有吃的格色。
  他不爱吃登瀛楼的锅塌里脊不爱吃全聚楼的高丽银鱼不爱吃天丰园的银沙紫蟹不爱吃德升楼的炒鲤鱼须子,不爱吃广东馆宁波馆京饭庄和紫竹林洋菜馆所有的名菜。在天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