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题,约13010字。
浙江省绍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测语文试题
一、阅读与鉴赏(共45分)
(一)(6分)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小题。
材料一:
自古以来,东西方都重视美育对立德树人的作用。古希腊柏拉图曾在《理想国》中提出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城邦公民勇敢、节制、正义等美德的重要性。而美育之于数千年中华民族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亦功不唐捐。上古时期,中国便已出现诗、乐、舞三位一体的乐教;西周建立起来的礼乐文化制度,则对中国数千年文明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等思想,更奠定了审美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在中国文化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孔子深知艺术审美的力量,虽然“礼”与“德”已由德育内化为一种心理要求,但只有“成于乐”“游于艺”的美育才是最高境界。在此,道德目标通过审美转化,成为自由人性的有机组成而发端内心,让枯燥严肃的理性染上灵动的色彩。孔子的美育思想是后世文以载道的理论基础,也是其精神价值核心所在,一直被此后的儒家所继承。如战国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西汉《乐记》提出“乐者,通伦理者也”;宋明理学经广泛吸收佛道理论之后,将美育理论本体化、精致化、体系化,提倡洒落自得、浑然至乐的人生风范和人生境界,强调通过“乐”这一自由心境的体验,达到真、善、美及知、情、意的统一等等。
不难看出,中国传统美育不仅传授艺术形式带来的审美情感,而且蕴含深厚浓郁的家国情怀、社会理性与道德精神。事实上,道德和艺术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两大精神基石,中华人文精神亦由此带有泓邃的审美品格。如钱穆所言:“文学必在道义中,而道义则求其艺术化。中国之人生乐处,即在是矣。此非中国之文化特质乎!”在中国,艺术与道德的有机结合,涵养出一种人格审美求善的美育文化和美育精神,甚至不妨说,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形成方式和渠道就是美育。这种通过审美中介来实现外在规范向内在自觉的转变,迥异于德国哲学家康德对抽象“先验理性”或“道德律令”的绝对服从,而是融合具体情境,一方面在艺术审美中追求人格的道德境界,另一方面又在道德培养中追求人格的艺术境界,最终实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极致。
近现代以来,中国美育的内涵一直随时代发展而变迁——从强调对国民性之改造与国家自新图强,到提升国民文明程度,振奋民族精神,再到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环节,美育不仅与中国社会、文化、政治的发展联系越来越密切,也因此越来越具有现实层面的可操作性,是提升全民人文素养,沉淀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
——摘编自吴为山《以美育提升人文素养,筑牢文化自信》
材料二:
有两种错误论调需要警惕:一是美育无用论,二是美育实利论。这两种论调看似相反,实则是功利主义教育的不同表现。所谓美育无用论,是有些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成于乐”“游于艺”将道德目标审美转化,让其成为自由人性的有机组成,让枯燥严肃的理性染上了灵动色彩。
B. 美育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形成途径,蕴含浓厚的家国情怀、社会理性、道德精神,因此具有现实层面的可操作性。
C. 我国早在上古时代就建立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乐教,这说明了中华文明的源头已经十分重视礼乐之教,重视以美育人。
D. 美育是一种以审美的情感和严肃的理性为主的教育,其目的是使感性和理性相统一,并以此为基础,提升人类的精神境界。
2.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证充分;材料二重在厘清美育观念,提升了人们对美育的认识。
B. 美育无用论和美育实利论的本质上都是功利主义教育,前者忽视了对审美能力和审美精神的培养,后者则将美育当作了工具。
C. 中华人文精神是一种人格审美求善的泓邃的美育文化和美育精神,具有审美能力、审美精神的人,才可能登高行远。
D. 中华民族是一个懂得美的民族,从古至今,美育不仅受到了各方的高度重视,而且在历史的积淀中呈现出了鲜明的东方文化特征。
【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因此具有现实层面的可操作性”错误,由原文“近现代以来,中国美育的内涵一直随时代发展而变迁”,“美育不仅与中国社会、文化、政治的发展联系越来越密切,也因此越来越具有现实层面的可操作性”可知,文中是说美育因为近现代以来,中国美育的内涵一直随时代发展而变迁而越来越具有现实层面的可操作性,所以选项的因果关系不成立。
C.“这说明了中华文明的源头已经十分重视礼乐之教,重视以美育人”错误。由原文“美育之于数千年中华民族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亦功不唐捐。上古时期,中国便已出现诗、乐、舞三位一体的乐教”可知,“诗、乐、舞三位一体”并不能说明了中华文明的源头已经十分重视礼教。
D.“严肃的理性为主的教育”不合文意,美育是一种以审美的情感为主的教育。
故选A。
(二)(8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因为长而且空,群众见了就摇头,哪里还肯看下去呢?只好去欺负幼稚的人,在他们中间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去年六月二十二日,苏联进行那么大的反侵略战争,斯大林在七月三日发表了一篇演说,还只有我们《解放日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