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430字。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青年群体“断亲”已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懒于、疏于、不屑于同二代以内的亲戚互动和交往,简单讲就是基本不走亲戚,而不是正式断绝亲戚关系。青年“断亲”何以发生?
青少年学生几乎从小就周旋于各类辅导班、奥数班、艺术体育素质课程班。内卷化的生长环境导致他们的休闲生活被极大地压缩,社会交往特别是走亲戚形态的交往更少。与此同时,青少年从小以学习为主,他们与朋辈同学的见面更加频繁,交流、互动显著增加。此外,由于孩子有限的交往圈子不利于成长,同时也由于互相交流学习经验之需,越来越多家长乐于围绕孩子构建圈子,这又强化了新一代青少年同学间的交流与交往。久而久之,“断亲”便成为了必然。
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镇化和社会流动,也加速了城市居民跨区域形态的居住分离。核心家庭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兄弟姐妹的分离,导致下一代从小处在亲戚间情感疏离的社会交往状态。传统社会中,个体很难抗拒各种风险,一旦资源匮乏,只能从亲戚网络中寻求帮助。中国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巨大发展。衣食无忧的生活,冲淡了新世代青年对亲戚间礼物馈赠的渴求;因经济独立而带来的安全感,也降低了对亲戚的情感需求。青年世代的“断亲”变得自然而然。
生活方式决定了人们的交往方式。“00后”世代可以说是中国典型的互联网“元世代”,他们的生活方式迥异于“70后”“80后”甚至“90后”,学习、游戏、娱乐、交友等日常生活,因互联网而改变,也在互联网中实现。互联网让青年群体更加享受“人与网”的生活,而不是现实中的“人与人”的生活。走亲访友这种长辈所坚持的方式,已逐渐被他们放弃。
在中国现有的生活体系中,还可能持续出现新的“断亲的一代”。但是,亲缘关系既是一种现实存在的基础社会结构形式,又是生物性的连接。即使亲缘关系已不再如传统那般,人的本体需求仍要求亲缘关系网的存在。中国社会亲缘关系的主体结构没有发生质的改变,中国人的行为逻辑也没有改变,以“00后”世代为主体的年轻人,会随着年龄增长和结婚生子重新回归亲缘关系网络,像他们的父辈那样经营和维系亲缘关系。
(摘编自胡小武、韩天泽《青年“断亲”:何以发生?何去何从?》,有删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生长环境使青年人与亲戚日渐疏远,与朋辈同学关系逐渐紧密,这必然导致断亲。
B.城镇化和社会流动改变了聚族而居的形态,加速居住分离,造成了亲戚关系淡化。
C.随着青年人结婚生子并逐渐回归亲戚关系网络,断亲现象有可能会发生改变。
D.文章从断亲现象入手,多角度探究断亲形成的原因,并指出问题的解决途径。
4.下列选项,不属于“断亲”现象的一项是( )(3分)
A.据中国社科院调查,超过80%的受访者与父辈亲戚的联系频率为每年1~2次,接近20%的受访者基本不走亲戚。
B.春节将至,豆瓣平台上已有近2万名成员加入“不想回家联盟”小组,并且该小组的规模还在不断扩大。
C.当下,青年人热衷“搭子”社交,从兴趣爱好入手,在线上线下发展各种“搭子”,如“饭搭子”“减肥搭子”等。
D.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
5.费孝通的“差序格局”能否解释当下社会的断亲现象?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材料一:
文物多数处于地下,考古发掘时容易受到地上环境的影响。当文物由无氧的地下转至地上,氧气含量剧增,导致出土文物发生不同程度的氧化反应,如文物机体包含的脂肪、蛋白质等会出现腐烂、分解等现象。湿度变化也对出土文物产生影响。潮湿环境中的文物被发掘后,水分会不断流失,从而出现脱落、掉色、起翘等现象,甚至直接出现破损的问题。不仅如此,光的作用也非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