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30字。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提炼文章关键信息,撰写“科普展板”,掌握科普文科学性的特点。(重点)
2.精读段落,聆听“雁声雁语”,学习科普文的抒情手法。(重点)
3、品读抒情词句,结合助读资料,感悟作者平等关爱自然界生命的情怀。(难点)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的审美经验,且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过程
一、回忆古诗,导入新课
大雁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重要意象,王维的“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表达了作者的孤寂之苦。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传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古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这么多关于大雁的诗篇,科学家笔下的大雁又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古诗导入文章,引导学生回忆大雁身上的意义。并了解本文的题材,是一篇具有文学色彩的科学观察笔记。
二、速读课文,科普知识。
(一)我是科普员,大雁习性我来填
师引导:今年春天,泰安汶河湿地公园迎来了一群大雁,为了让游客们跟更好地了解大雁,设置了科普展板,请根据课文,填全信息。
科普展板
归来时间 离开时间 喜欢的食物
飞行距离 飞行特点 聚集时间
数量特点 栖息地 叫声特点
大雁观念
设计意图:
为了拉近课文与同学的距离,设置了为湿地公园设置科普展板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梳理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自读速读能力。
(二)作者身影我来探
师引导:文中告诉了我们这么多关于大雁的知识,作者是如何得来的?
科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呢?40页批注:观察、推测与分析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师引导:简单的三个词语,但老师相信科学家的付出远不止于此。下面让我们飞到遥远的沙乡农场去探寻作者科学观察的身影。请同学们找到作者观察时间和地点的语句,用不同的标记记下来。
11月份南飞的鸟群 从黎明到夜幕降临
3月的大雁则不同 1946年 4月 11日记录
春雁每天 从早到晚
六年之后 在 4月的夜间
等到白头翁花盛开的时候 在 5月来到之时......
农场 水面 河流 沙滩 沼泽
草地 水洼 池塘 山丘 玉米地......
师引导:从这些词语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利奥波德?
无私奉献、坚韧、热爱科学......
师引导:像这样的科学工作者还有很多,我们学过的还有谁?
居里夫妇、康拉德•劳伦兹、法布尔......
设计意图:感受科学家的不易。
扩展引申到之前的科学家,如居里夫妇、法布尔等书中出现的人物,感受科学家的辛苦,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感情。
三、品读课文,分析语言
(一)我是宣传员,大雁形象我来说我是一只/一群_____的大雁,请看第___段,运用了_____(用词、修辞、说明方法等角度分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